廣東人去印度旅遊三個月,回來後坦言:再也不敢去印度瞭

2024-03-13 11:51:40 來源:網絡整理

文丨歐歐

投稿人丨章天友

前言

我叫章天友,是一個廣東人,平時是個背包客,到處旅遊體驗生活。

我曾在印度待過三個月,去瞭那裡,我才發現印度生活和自己想象的不太一樣。

印度位於南亞,許多人都不清楚印度是靠什麼發展起來的,其實印度還是世界第二大軟件大國。

而那裡也不是大傢腦海中的落後樣子,人們生活的也不像以前一樣貧窮,它真實的生活狀況讓人十分吃驚。

印度人的生活習慣和環境

作為一個背包客,對我來說,旅行不僅僅是看風景,更是體驗和感受不同文化的方式。

這次,我將目光投向瞭印度,提起四大文明古國,古印度也是其中之一。

而比較自豪的就是咱們中國瞭,咱們中國不僅是文明古國,現在也成為瞭國際上發展得不錯的大國,未來可期。

雖說自己傢都是最好的,但是難免也想去去別的國傢看看,我就一直對印度很好奇,雖然從書本和網絡上都能找到關於印度的資料,但是還是想親眼看看,體驗一下。

我的旅程是從新德裡開始的,一踏出機場,便被這座城市獨有的氣息包圍瞭,街道上有各種交通工具,道路還算是平坦整潔。

我住在一傢當地人開的傢庭旅館,這讓我有機會近距離觀察印度人的日常生活。

有人問,印度住宿條件怎麼樣?其實這就跟不同的環境不同的條件一樣,在新德裡也有好的有壞的。

從簡陋的棚戶區到豪華的高檔住宅,條件怎麼樣,還是取決於你口袋裡有多少錢。

不過中國一般的旅館,其實也是可以接受的,而印度許多條件一般的旅館,環境還是會差一點。

印度人都有龐大的傢庭,中國現在基本上傢裡都是一兩個小孩,而印度人兄弟姐妹還挺多的。

一些比較窮苦的人,就隻能生活在一個擁擠的小空間內,外人看起來覺得比較別扭,但其實他們自己已經習慣瞭這樣的生活方式。

印度的街道上有很多東西,什麼小販、摩托車和牛車,讓人感覺像是鄉下到瞭城裡趕集,有種若幹年前的中國鄉村的意味。

不過可能是因為這個原因,這些小攤販也比較樸實,賣的東西價格都很便宜,不過幹不幹凈,可能得靠肚子識別瞭,反正我剛去經常會拉肚子,可能是水土不服。

有人說我天天去旅遊,沒錢瞭是不是還會在當地上個班賺點路費?

且不說打工是需要證件,別人不會招一些不明身份的人,在外國旅遊就不要去想打工瞭。

尤其是印度這個國傢也比較特殊,我住的旅館裡就有一位印度小夥,他說印度很看重“種姓”。

像他這種低種姓的年輕人,基本上很難找到好工作,盡管法律禁止種姓歧視,但在實際生活中,這種劃分仍然根深蒂固。

而且印度到處都是佛寺,他們的生活也受到這個信仰很大的影響,有些商傢還會在店鋪裡設立小神壇,每天進行祈禱,希望生意興隆。

而且為瞭表示對宗教節日的重視,這種時候都是全國放假的,從這裡也可以看出印度人多重視信仰有關的東西。

另外就是看一個地方發不發達,別去看它最好的地方,要看它最差的地方。

在印度那段時間,其實我還是看到瞭不少的乞丐,有的是在旅遊景點這種人多的地方,有的是在馬路邊上。

乞丐基本上有老有少,說實話,在中國我已經很久沒看到乞丐瞭,在印度猛地這麼看瞭不少,心裡還是比較感慨的。

除瞭工作生活,印度部分人是可以享受免費醫療的,但是“免費的就是最貴的”,因為不要錢,所以有些公立醫院都是人爆滿的,一點小病都要排很長的隊伍。

如果是這種情況的話,我覺得我寧可花點錢,這也比一直排隊要好。

印度人的飲食習慣

住的方面說完瞭,還要說下吃的方面,印度人十分喜歡用香料,而且最喜歡用咖喱,總之看慣瞭中國美食的色香味俱全,看到印度食物黃黃綠綠的,有些人可能不習慣。

不過印度食物的香料味有的還是蠻不錯的,印度飛餅我還挺喜歡吃的。

不過在印度吃飯也有要註意的東西,比如在印度吃飯,基本上都是用右手,他們覺得左手不幹凈。

除瞭吃飯,平時打招呼遞東西也是,少用左手,可能有鄙視人的嫌疑,到時候被誤會瞭就不好瞭。

我之前因為好奇,還試過做一些印度美食,比如,制作咖喱時,香料的炒制是關鍵步驟,它決定瞭咖喱的香氣和味道。

而印度烤餅的制作,則需要在烤盤上熟練地將面團展開,直至它變得薄而均勻。

不過說的這麼專業,做起來還是有難度的,印度美食對我來說還是比較難,我沒學會,很可惜。

之前提到印度人大部分信仰印度教,所以在吃的方面他們也有很多限制,比如許多印度教徒不吃牛肉,而穆斯林則不吃豬肉。

並且因為他們很多人不吃,在印度很多餐館也沒有這些。

印度人的婚禮習俗

印度人其實也是一夫一妻制,但是我在旅行時瞭解到,其實不太一樣。

因為盡管法律規定一夫一妻,但在某些地區和富裕傢庭中,多妻制仍然存在,尤其是在傳統觀念較為根深蒂固的地方。

印度人其實也有多子多福這種說法,所以妻子多孩子多,也是他們勢力權利的一種象征。

而且我還瞭解瞭印度的婚禮需要準備什麼,他們準備工作也很多,需要幾個月的時間。

這些準備工作包括瞭許多方面,比如和我們中國一樣,也會選擇吉日,之後就是準備婚禮服飾、金飾以及各種儀式用品。

印度人很喜歡用金飾,可能是覺得金飾象征著財富和幸運,他們的婚紗是紅色的,不過款式又有點像少數民族的那種。

和中國的婚禮相比,印度婚禮其實儀式更多,而且時間也很長,中國可能就是結婚當天,然後邀請一下賓客傢人什麼的。

但是印度婚禮通常要幾天到一周,裡面包含瞭許多獨特的儀式,如手部彩繪、婚前音樂之夜等,每一個環節都充滿瞭樂趣和深意。

而中國的婚禮雖然也有自己的傳統儀式,但這些東西通常在一天之內完成,比較繁瑣的準備工作就是宴請親朋好友這些東西。

不過看瞭印度的婚禮,對於他們的服飾還是很吃驚的。

印度新娘的服飾通常是色彩鮮艷的紗麗,頭戴精美的頭飾,身穿鑲滿寶石的金飾,這也能看出男方對女方的態度重不重視。

而中國新娘則會選擇紅色的嫁衣,佩戴金飾,或者有些人也會用西方的白色婚紗。

印度和中國這兩種不同的婚禮服飾,也是展現瞭各自文化中對於婚姻的美好祝願,而且印度女性結婚化妝也比較重,就像是臉上塗瞭油彩一樣。

印度對於這種重大的節日或者慶祝,好像總是離不開油彩,不過這種鮮艷的顏色,還是挺好看的。

總之印度的旅行還是挺有意思的,但是不管去什麼國傢,安全還是第一位的,畢竟是異國他鄉。

【本文根據網友投稿,真實經歷改編,文中姓名跟地名部分化名,若有人搬運必追究其責任】

您可能感興趣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源於 網絡整理,文章觀點不代表壹讀立場,如果侵犯到您的權益,或涉不實謠言,敬請向我們檢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