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歲寧波小夥徒步旅行,35年走瞭30萬公裡,59歲於他鄉結束一生

2024-03-04 22:37:24 來源:網絡整理

文|星攬史說

編輯|星攬史說

謝建光這個名字或許有很多人沒聽過,但說起“天下第一瘋”的名聲卻無人不知。

作為一名徒步旅行者,他用自己的雙腳,幾乎領略過祖國全部的大好河山。

從24歲開始走,一直走瞭35年,30萬公裡。

2018年1月23日,謝建光在旅途的路上倒下瞭。

消息一出,全國驢友哀慟聲一片。

謝建光的傢鄉寧波,特地為他修建瞭一座紀念碑。

這個男人究竟具有什麼樣的魅力,能夠讓官方媒體也被其深深折服?

他為何會走上徒步旅行的道路?

本文內信源來自上遊新聞,2019年4月14日,但為提升文章可讀性,細節可能存在潤色,請理智閱讀,僅供參考!

小小的年紀,有著大大的夢想

謝建光的傢庭並不富裕,但因為他是傢裡最小的孩子,所以他從小備受父母寵愛。

到瞭上學的年紀,父母也是拼盡全力將他送進學校。

謝建光十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每門功課都掌握得很好。

老師也誇贊他是個好苗子,好好學習,以後定能成大事。

可由於各種原因,傢裡實在沒辦法支持他繼續念下去。

讀完小學後,謝建光便輟學瞭,懂事的他開始幫父母幹一些雜活。

父親希望他能學一門手藝,好養活自己,於是就花瞭些錢,將他送到村裡的木匠傢學習。

在十幾歲的年紀的男孩,不僅膽大,還很調皮,謝建光也一樣。

一次趁師傅不註意,他偷偷拿起地上的刨子搗鼓,一不小心把食指切斷瞭。

導致他不僅不能再和師傅學手藝,還成為一名殘疾人。

或許因為年齡小,謝建光還不知道自己失去瞭什麼,對此並不在乎。

生活照舊,每天早上將傢中老牛趕去吃草,晚上再牽回來。

時間長瞭,謝建光愈發覺得無聊,總希望能見識書本中不一樣的世界,並且他心中一直渴望著能夠再次讀書。

後來,在傢裡親戚的介紹下,謝建光到杭州某飯店當起瞭後廚勤雜工。

走出貧困傢鄉,來到杭州後,他確實見識到瞭大城市的不同。

一次偶然的機會,謝建光被一傢書店深深吸引,琳瑯滿目的書籍讓他深陷其中。

自那之後,每次下班後謝建光都會第一時間去書店看書。

漸漸地,謝建光徹底愛上瞭閱讀,心中產生瞭想要當作傢的想法。

為此,在1978年重新恢復高考之後,他還報名瞭這次考試。

可惜由於他文化水平有限,並沒有通過這次考試。

在他17歲那年,謝建光經常覺得自己喘不上來氣,稍微幹一些體力活就很累。

他到醫院做瞭個檢查,卻被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臟病。

為瞭給他治病,父母花光瞭傢裡所有的積蓄,一傢人的生活越來越艱辛。

這場病也讓謝建光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難道一輩子都要在這個小山村裡嗎?

突然,他的腦子突然想過自己在書上看過的一段話:“身體和心靈,總有一個一個在路上。”

和傢人講述自己想要去看世界的想法後,卻遭到瞭父母的嚴厲批評。

母親希望他能早點成傢立,這樣以後也能老有所依。

何況他本身身體就虛弱,萬一出現意外,可能就是白發人送黑發人瞭。

謝建光和父母發生瞭長這麼大以來最兇的一次爭吵,表示自己無論如何都要出去闖蕩。

見勸解無用,父母隻能同意。

就這樣,24歲的謝建光帶著一本書、一支筆和一個破舊的背包,開始瞭他的窮遊生活。

天下第一瘋人

剛走出小山村的謝建光,心思單純,總能和路人聊上幾句。

那段時間他活得十分瀟灑,可沒幾天,身上僅有的150塊錢就被他揮霍完瞭。

直到這時,謝建光依舊沒有確定自己要去哪兒。

經過慎重地思考,他決定先去雲貴高原,那是書中最美的地方。

確定好目的地後,謝建光對生活有瞭希望,可沒錢寸步難行,溫飽成瞭最大的問題。

為瞭活下去,他隻能去垃圾桶裡翻找剩下的食物。

他也沒有心思去整理自己的形象,很快變得蓬頭垢面地在大街、小道上晃蕩。

路過的群眾以為他是流浪漢,也會施舍他一些錢,或者給予幫助。

但謝建光並沒有接受別人給他的錢,並解釋自己的身份。

如果他接受別人的錢,就證實瞭自己乞丐的身份。

於是,他在前往雲貴地區的旅途中,開始撿廢品來維持生活。

漸漸地,他已經能靠賣廢品的錢勉強維持生計。

為瞭能多撿一些廢品,他找一些廢舊的輪胎和木板搭建一架簡單的手拉車。

手拉車解決瞭許多問題,在下雨時可以在裡面避雨,還可以堆放一些必須品。

就算到瞭冬天,手拉車也更有助於保暖。

後來,謝建光用毛筆在手拉車的木板上寫下許多字,兩側寫著醒目的:“浙江寧波人,天下第一瘋。”

有時候撿廢品錢花不完,他都去用來買書。

每天晚上,狹小的手拉車低,被手電筒點亮。

謝建光一邊打著手電筒,一邊讀書,還會將自己的讀書心得記錄下來。

並且,他還將一路上驢友們對他的幫助記在本子上。

路途中他能碰到形形色色的人,有人會佩服他的勇氣,有人喜歡他的靈魂。

慢慢地,謝建光的名聲越來越響。

2009年,謝建光還在社交平臺寫下瞭對母親的思念,讓他被更多人所知曉。

來去孑然一身

從1996奶奶到2010年,謝建光的手拉車曾經歷過多次改造。

直到無意間解釋一名廣西驢友時,對方在聽完他的故事後,被他的勇氣深深折服。

驢友特地自掏腰包為他定制瞭一輛鋁合金推車,比以前木板做得好多瞭。

在旅途中,謝建光也遇到過以為心儀女子。

但他清醒的知識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愛情和自由他選瞭後者。

徒步旅行30年後,謝建光的名聲已經響徹驢友圈。

而且,他的文字也深深吸引著一些作傢,許多人都希望他能出一本書。

2016年,謝建光在一些驢友的幫助下,將自己的筆記與散文整理成《瘋行天下》一書。

這本書剛出版就被驢友們搶光瞭,看完之後,大傢紛紛鼓勵他繼續走下去,期待他寫出更多優秀作品。

就算網友們不說,謝建光也會選擇走下去,他的目標就是走遍中國的每一個縣。

2018年元旦,謝建光在朋友圈記錄他旅途到黑龍江黑河期間的所見所聞。

那時候,謝建光已經59歲瞭,身體出現瞭各種問題,但他依舊行走在路上。

他曾說:我預感我很可能在某一個黃昏,落日與晚霞之間,在沙漠的兩座沙丘之間,安靜幸福地停止心跳。我好像看見瞭自己最後的生命。

沒想到一語成讖,1月28日那天,謝建光的病情不斷惡化。

雖然被身邊驢友緊急送往醫院治療,可沒能挽回他的生命。

結語

謝建光,用實際行動去實現自己的夢想,用文字記錄自己的傳奇。

他的一生都在行走,他領略瞭祖國大好河山,體會到瞭人生真諦,他值得我們敬佩。

【免責聲明】

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點擊”關註”,為您持續更新優質內容

您可能感興趣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源於 網絡整理,文章觀點不代表壹讀立場,如果侵犯到您的權益,或涉不實謠言,敬請向我們檢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