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替護工和子女?養老機器人即將走入傢庭,這個價位你能接受嗎?

2024-02-19 12:19:30 來源:網絡整理

曾在熒幕中出現的陪伴機器人、廚衛機器人等智能器械,等它們進入尋常百姓傢後,說不定可以大大的減少生活中的“雞毛蒜皮”。彼時,老人的餐食、出行以及醫療會由人工智能全部覆蓋,說不定“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也將不再是夢!

如今,眾人期盼的養老機器人,是否已經有“初代機”瞭呢?其有平民化的可能嗎?這種產品又會在多遠的未來以怎樣的價格和大傢相見呢?

大眾對“智能養老”期盼已久

難以避免的老齡化讓養老機器人成為瞭備受關註的熱點話題,而年輕人中普遍存在的“贍養還是理想”的抉擇,與越來越多的護工不負責任的事件的出現,也為這一話題添瞭一把火。

根據相關數據的權威公佈,其實早在2019年結束時,我國的“甲子”老人數量就已經超過瞭兩億。截至2021年末,我國65周歲及以上的人口數量已經占到瞭全年齡段的近15%。可以說,我國已經快要成為深度老齡化社會瞭。

與此同時,其實我國的生育率也是不如以往瞭,這就會導致年輕人的數量將不斷減少。彼時,隨著贍養老人的壓力越來越大,生育率也勢必再次受到影響。而年輕人內卷的工作環境,也讓這一代人群無法在“贍養與理想”之間隨意抉擇。

更別說社會護工虐待、打罵老人事件還偶有發生。說起來,其實也正是在這種子女無暇照顧老人,社會護工又難以信任的當下,才催生瞭“養老機器人”的問世需求。

而養老機器人的可行性,早就由官方部門進行瞭背書。就在2023年1月19日,我國十七個部門聯合發佈瞭:“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

明確表明瞭要在老人的助浴、傢務、感情陪伴、娛樂安防等多方面進行智能化輔助,換而言之,就是讓更多的“養老機器人”成為照顧老人的主體。

除此之外,就在2018年,深圳某科技公司還與中國老齡協會、中醫藥開發中心三方聯合建成瞭“智慧康養AI研究院”。通過在技術方面的突破,他們為老年人帶來瞭一款可提供日常問候、聽戲、舞蹈等功能的傢用智能機器人。

政府的背書,以及養老機器人商業化進程的推進,無不表明著社會各方各面都認為“養老機器人”有著光明的發展未來。那麼這種需求大於供給的特點,有為養老機器人行業帶來好處嗎?

克服險阻的“養老機器人”

社會對養老機器人的需求,其實也催生瞭從業人員們的熱情,但器械的研發不僅僅是靠的赤誠,更需要解決種種難題才有可能讓養老機器人成功問世。

目前,養老機器人其實有著兩種發展趨勢,一種是有形的器械,一種是無形的服務,但無論哪一種,其實都在自己的領域為老人的生活提供著幫助。

首先,說起“無形”的服務,其中的代表就是各大傢居品牌推出的智能房屋方案。就比如小米智能之傢以及智能語音“小愛同學”,在“小愛同學”剛問世時,大傢更多的是將其當作藍牙音箱而已。

但隨著小米的科技研發,小愛同學已經逐漸成為瞭所有智能化傢具的總控臺。如今,小米智能傢居包含瞭從燈光到網絡設置,從廚衛到觀影體驗的全方面覆蓋。

在以往,可能足不出戶體驗各類設施是追求,但現在,其實動一下嘴皮子,就可以讓“小愛”同學成為房屋管傢,為戶主提供各類服務,滿足需求。

對於老人而言,大部分生活需求就都可以通過智能平臺來進行解決。無論是掃地、煮水還是打開洗浴系統,都隻需要說句話,就能夠讓智能器械進行工作。

不過,這種智能傢具的“無形”,其實也是有缺陷的,那就是隻能為身體狀態良好的老人提供妥善的傢用服務。對於身體狀態欠佳的老人,還是“有形”的智能機器人更好用。

為瞭滿足這一類養老需求,各大品牌都對康復、護理機器人加大瞭研發力度。目前已知的就有傅裡葉、松下、豐田等公司。並且這一類機器人的起步時間很早,康復機器人最早的產品甚至可以追溯到上世紀六十年代。

總的來說,這些養老機器人的作用就要更實在一點。一方面,康復機器人會幫助行動不便的老人進行活動,通過輔助訓練與數據記錄,可以更好的為醫生提供相應的數據,從而讓醫生為當事人制定更完善的身體康復方案。

另一方面,護理機器人將能夠完成大部分“護工”工作,輔助老人進行日常起居,甚至可以滿足老人在出行、床上翻身以及飲食等方面的現實需求。

可以說,大部分電器、科技公司都在增加對養老機器人的研發投入,在這些頭部企業的帶動下,養老機器人已經有瞭初步的發展雛形,目前在研發方向上,基本就是康復、護理、陪伴三大類。

雖然大傢的興頭很大,但真正想要讓智能器械進入尋常百姓傢,其實還有這很長一段路要走。目前機器人是可以進行大部分“護工”工作,但無論是信號、電量還是智能化程度都需要進行長足的發展,所以在當下就想實現對人工的替代還是言之過早。

養老機器人的大眾化仍然不易

兩年前,我國的養老機器人均價在5.5萬左右一套,可康復機器人卻要近百萬一套。昂貴的價格確實帶來瞭完善的服務,但這種服務在什麼時候才能讓所有老人享受到呢?

限制養老機器人平民化的原因其實有很多,受限方向大致可劃分為人性化、專業化兩個方面。

首先,在人性化方面,因為使用者為老人,所以設計人員與研發人員必須將機器與當事人的交流互動功能設置的更加簡單。但即使設計的再簡單,由於養老機器人需要提供多種服務,因此需要老人記憶的功能語音就難以減少,這必將增加老人對機器的適應難度。

其次,在專業化方面,其實養老機器人很難以“醫療護理器械”劃分的很明確,因為隨著老年人人體機能的下降,勢必要求機器人可以承擔“護工”責任。但醫療護理器械的價格相比大傢都有所耳聞。

既然醫院等機構都無法降低器械的使用成本,較為“外行”的科技公司又怎麼能短時間內突破技術障壁,實現養老機器人的“醫用化”呢?

除瞭護理醫用之外,輔助老人恢復身體機能的器械的使用成本,其實也是很高的。目前,雖然各大廠商均有投入,甚至在大城市中還可以看到“專業康復中心”,但其中的康復外骨骼機器人,單價卻依然在數十萬左右徘徊。

總的來說,功能能夠真正滿足需求的養老機器人,目前還屬於“高精尖”產品,雖然養老機器人在作用以及可行性方面,有著光明的發展未來,但目前確實還是無法實現器械的完全平民化。

不過這一局面也不用擔心會持續太久,因為一個行業的發展受限是可以從其他方面尋求幫助的。例如,隨著我國對AI發展的政策傾斜,以及對新能源和5G的支持,養老機器人的功能種類、信息處理以及續航方面一定可以得到極大的改善。而材料學的發展也一定會影響到養老機器人的材料選擇。

到時候,隨著養老機器人從內置的信息處理器,到外部制造材料的全方面成本降低,整體的價格勢必就會下降。想必,智能化養老機器人的平民化也算是指日可待瞭。

那麼,您覺得智能養老機器人到底定價多少,才算是實現“平民化”瞭呢?

您可能感興趣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源於 網絡整理,文章觀點不代表壹讀立場,如果侵犯到您的權益,或涉不實謠言,敬請向我們檢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