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日,誰將率先打開“地心之門”?

2024-02-27 00:25:51 來源:網絡整理

去年12月,我國自主研制的首艘大洋鉆探船“夢想”號,在廣州南沙試航成功。

“夢想”號將執行一項史無前例的任務——鉆穿地殼。

大洋鉆探船為何被稱為國之重器?

“夢想”號成功試航,有何重大意義?

一說起大洋鉆探,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找石油。

其實,大洋鉆探的意義遠不止於此。

地表大部分是海洋,海平面看著都差不多,但海底的玄機可不少。

想知道海底的玄機,就得靠大洋鉆探。

比如大洋鉆探船四處打鉆,證明瞭海底擴張假說原來是真的,現在成瞭海底擴張學說。

海底擴張學說中描述的海底運動

大洋鉆探的意義還不僅在於海裡。

比如對地球氣候變化以及冰川期的研究,也是通過研究大洋沉積巖得出的;再比如古海洋學的創立、海底深部生物圈的研究、東亞季風、大陸裂谷等地理學領域的大研究,都得益於大洋鉆探。

然而,在“夢想”號出現之前,我國要搞這樣的研究,隻能租用美日兩國的鉆探船。

雖說科學無國界,但鉆探船還是有國籍的。

租鉆探船真不便宜,每年300萬美元,還是搞科研的打折價。

2014年,綜合大洋鉆探計劃(IODP)的第349航次,是在南海開展鉆探。

我國除瞭交組織的會員年費,還額外提供瞭600萬美元的資助。

即便如此,因為船不是我們的,怎麼航行,到哪裡鉆探,我們說瞭都不算,完全沒機會自主組織航次,而且能上船的名額也很有限。

IODP第349航次的航線和鉆取的巖芯

這就要算筆賬瞭。

既然大洋鉆探在各個領域都有極高的價值,我國每年又要花那麼多錢租別國的船,那倒真不如自己造一艘更劃算。

更重要的是,當前的IODP計劃將於2024年結束,加上計劃裡承擔鉆探任務的主力,美國的“喬迪斯·決心”號鉆探船也快要達到船隻的服役年限。

如果還繼續像以前一樣租借,那麼,我國大洋鉆探的科研之路可能被迫中斷。

這就是我國自主制造“夢想”號的大背景。

別看就這一艘船,她能讓我國從大洋鉆探的參與者,一舉成為主導者。

未來,我國將通過“夢想”號大洋鉆探船自主組織航次,再通過加強與日歐的合作,提升我國在世界大洋鉆探領域的權重。

大洋鉆探船是全球頂尖深海探測高新技術的集成,是目前深入海底深部取樣的唯一手段。

參與IODP合作計劃的隻有20多個國傢,這些國傢全球科研和造船能力都是頂尖的。

而真正有能力研制出大洋鉆探船的國傢,隻有中國、美國和日本。

以前的IODP號稱有“三艦客”,其實隻有兩艘主力鉆探船,分別是美國的“喬迪斯·決心”號和日本的“地球”號。

歐盟的特定任務平臺MSPs,是隨時根據需要征召多艘鉆探船執行綜合任務的架構體系,主要針對高緯度地區的結冰洋面,嚴格意義上不能算數。

“喬迪斯·決心”號功勛卓著,1978年在加拿大設計建造,1983年下水服役,可操作鉆桿柱9150m,鉆探能力(水深+鉆深)9150m,海底下最大鉆探深度為4000m左右。

美國“喬迪斯·決心”號鉆探船

該船還擁有1400平方米的七層實驗室,可對沉積學、巖石學等多個領域進行分析研究。

“喬迪斯·決心”號服役至今已經40多年,今年9月將正式退役。

日本的“地球”號則是新生代鉆探船,2005年7月交付使用,體量比“喬迪斯·決心”號大5倍,號稱全世界最大的深海科學鉆探船。

“地球”號吃水9.2m,排水量56752噸,最大作業水深2500m,最大鉆探深度11000m,最大鉤載1250噸。

該船搭載2套發電機系統,總輸出功率約35000kW,可同時容納150人在船上工作和生活。

“地球”號鉆探船

2019年1月,“地球”號在日本海域成功鉆探至海底3260m,創造瞭當時的鉆探紀錄。

“地球”號的建設體現出日本人的好大喜功,船大瞭,使用的開銷就大,每天至少要50萬美金。

但日本的科研投入又無力支撐,這讓“地球”號在最近7年時間裡隻執行瞭4個航次,大多數時間隻好在港口趴窩。

與西方鉆探船相比,“夢想”號的實力如何?

與兩位前輩不同,“夢想”號從一開始設計就不追求“bigger than bigger”。

我國走的是“小噸位、多功能、模塊化”的設計建造理念,主打性能上必須遙遙領先。

“夢想”號的總長227米,最大航程2.5萬海裡,有能力在全球海域作業。

以鉆探性能來看,“夢想”號的鉆探系統是全球最先進的,其中深水無隔水管泥漿循環系統(RMR)由我國自主研制,鉆探深度理論可達15000米,其中水下深度為11000米,地下深度為4000米,遠超美日鉆探船的鉆探能力。

不過,實事求是地說,到今天還沒鉆過,需要實踐檢驗,但即便如此,“夢想”號仍然是目前全球唯一一艘有望鉆探到11000米深度的鉆探船。

另外,船上還有不少全球之最。

比如,“夢想”號擁有全球面積最大、超3000平方米、功能最全、流程最優的船載實驗室,完美滿足海洋領域任何學科的研究要求。

試航的“夢想號”

“夢想”號上還有全球規模最大、最先進的科考船綜合信息化系統,以及遍佈全船的超過2萬個監控點,可全程監測鉆探過程。

“夢想”號的動力系統也是遙遙領先。

“夢想”號在全球首次同時將蓄能技術和閉環電網應用於DP-3級動力定位系統,動力更加強勁,還能降低15%的能耗,航行更加經濟,成本更低,估算費用能節約一半。

她的鉆探系統,動力來源由一臺最新式的30兆瓦電站提供,即便在海底高壓高溫的環境下,這臺電站依然能穩定工作。

“夢想”號上還有智能控制、遠程操作等創新設備,大大提高瞭鉆探的效率和安全性。

“夢想”號還是一座“海洋科學移動實驗室”,配備瞭一系列科學儀器和設備,對鉆探過程中采集到的巖石樣本或海底生物,可及時進行分析和測試,為後續研究提供最新的數據和信息。

“夢想”號扛起我國大洋鉆探的大旗,也創造瞭多項世界之最。

長久起來,地球內部引發人們無限猜想。

著名科幻小說傢儒勒·凡爾納曾寫過一篇小說——《地心遊記》,講的就是地心探索的故事。

地幔是地球內部從地殼到地核之間的一層,可以視為地心之門。

作為世界上最先進的海洋鉆探平臺之一,“夢想”號的設計目標是從海面直達地幔,實現人類的首次突破。

科學傢們希望通過對地幔的研究,尋找到更多既有科研價值也有實際意義的新發現。

地幔的平均厚度在2800千米以上,平均密度為4.59g/cm³,占據地球總體積的82.26%和總質量的67%。

地球內部結構示意圖

地幔主要由巖石和巖石間的熔融物質組成,主要包括三種巖石,其中橄欖巖的含量最高,占95%以上;其次是輝石巖,占3%左右;最少的是榴輝巖,占2%左右。

這些巖石含有大量的鐵和鎳等能產生磁性的金屬元素,它們對地球磁性的影響不可忽視,而地磁顯然跟通訊和定位密切相關。

地幔中還含有矽、氧、鎂、鐵、鋁、鈣等元素,這些元素也是構成整個地球的主要元素,比如跟人類活動最密切的地殼中,主要元素也同樣是這些。

地殼中的主要元素

因為受到巨大的壓力,地幔的密度是巖石中最大的,這使得地幔可以在地球內部形成穩定的結構。

這種穩定結構決定瞭地球的物理和化學性質,同時也對地球演化和地殼運動產生重要影響。

一言以蔽之,想要更透徹地瞭解我們腳下的星球,地幔是無法忽視的研究對象。

但是直到現在,人類對地球的認識也僅限於地表。

地表以下10多千米的深處,人類的極限是科拉超深井,垂直深度12226米,目前已經廢棄封閉。

已經廢棄封閉的科拉超深鉆孔

如果能繼續鉆探到地幔,則有可能獲得更多的巖石樣本,進而探索地球的演化,甚至能獲知地下是否另有生命形態。

從稍顯功利的角度看,隨著地表和淺表地殼中資源的不斷消耗,人類依賴的資源總有一天會被用幹耗盡。

相比於從外太空獲取資源,向地心深處探索更多資源則顯得更加務實。

站在全人類的角度,人類未來的命運取決於我們對自然界的理解。

隻有當人類不停探索,對身處的世界更加瞭解,才能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讓子孫後代擁有更美好的未來。

“夢想”號成功試航,讓中國有瞭打開“地心之門”的鑰匙。

中美日,誰將率先打開“地心之門”?

讓我們拭目以待。

您可能感興趣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源於 網絡整理,文章觀點不代表壹讀立場,如果侵犯到您的權益,或涉不實謠言,敬請向我們檢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