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城士兵為什麼不直接推倒梯子,而是費力用石頭砸?士兵:誰推誰傻

2024-02-21 16:58:35 來源:網絡整理

前言

古人雲,守土有責。當外敵來犯之時,守城士兵們心裡明鏡似的,護國衛民乃是他們的天職。在殘酷的攻城戰中,面對攻城梯步步逼近,他們為何不把梯子推下,反而選擇擲石相拒?

這看似懦弱的舉動,其實是出於極高的勝算考量。歷史既不能輕信,也不能妄下定論。當我們置身其中審視,就會發現士兵們的選擇絕非怯懦無能,而是胸有成竹。

一、久攻之下 城池難保

古代的戰爭殘酷而持久,動輒百萬大軍相互廝殺,一場大戰常常會打個幾十年不止。當時尚武的民族和國傢,幾乎都有強大的攻城武器。城池在戰國時代就成為重要的防禦工事,一座城池的易守難攻,往往關乎一個國傢的存亡。

窮寇莫追,這是古人留下的智慧。當大軍壓境而來,民不聊生之時,守軍隻能固守城池,伺機反攻。然而擴軍備戰遠非朝夕之間,北魏太武帝曾圍攻柔然46天仍未攻下。這樣漫長的攻城戰給士兵們帶來巨大壓力,迫使守城方思考新的對策。

長期的攻城戰會大大消耗守城士兵的體力和意志。面對敵人層層包圍,箭雨般的攻擊,許多士兵都會產生畏懼和動搖。城墻上箭矢石塊源源不斷地投射下去,一旦傷亡過重,士兵們很容易產生退縮和逃跑的想法。

這時,軍官們就要在士兵中間巡視,嚴厲打擊掉隊行為,堅定軍心士氣。隻有讓士兵們繼續相信勝利,他們才會咬牙支持下去。此外,漫長的攻城戰還會加重軍需物資的消耗。大量武器彈藥的消耗,給軍械庫和糧倉帶來沉重壓力。

一些關鍵物資甚至會出現斷檔的危險。這時,軍需官就成瞭重要角色,他們要設法在城內盤點現有物資,並想辦法補給,保障後續戰鬥所需。對於糧食等易腐物資,還需要加強檢查,防止變質影響士兵戰鬥力。

可以說,漫長的攻城戰是對守城士兵意志力和組織能力的雙重考驗。正是這漫長消耗最終迫使守城方不得不求變,他們必須想出更有效的應對之策。

二、攻防之勢 漸入佳境

面對攻城大軍,守城士兵手上本就沒有太多選擇。他們必須時刻警惕敵軍的各類攻城武器,尤其是雲梯。這種帶輪子的高大梯子,可很輕松地送敵人到城頭。一旦丟瞭城頭,守軍就會陷入被動,情況危急。

所以,守城士兵必須全力阻擊想爬上來的敵人。他們用巨石擲下城垛,試圖將梯子連人一並撂倒;用箭矢形成箭雨,射殺處於暴露狀態的敵軍。這種戰術雖然殘忍,但十分有效。一旦敵軍傷亡慘重,攻城的勢頭就會被大大削弱。守城方可以趁勢反攻,將之前積累的大量彈藥派上用場。

這樣的攻防之勢,讓敵我雙方陷入膠著狀態。守軍不敢輕易探頭,生怕中箭;攻軍也不敢輕舉妄動,害怕頭破血流。這下子,城池沒輕易丟,敵軍也打不進來,僵局持續。

對於守城方來說,擲石和射箭可以說是最經濟實惠的戰術。因為城墻上的位置優勢,守軍可以輕松掌控戰場局勢,大量射殺試圖爬梯的敵人。這種高處壓制的戰術,既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損失,也可以消耗敵人的攻城武器。

但是,長時間的高強度射殺也會加重士兵的體力負擔,很多士兵會出現臂酸腰疼的情況。這時軍官們就要組織換防,讓士兵們輪流上城頭,保證戰鬥連續性。此外還要準備大量備用箭矢,一旦箭藥告罄,士兵們也會陷入被動。

而對攻城方來說,持續不斷的傷亡也極大打擊士氣。將士們看著自己的戰友一個個倒下,還有人被石塊砸得血肉模糊,很容易就喪失鬥志。這時敵軍主帥就要想辦法激勵,讓大傢繼續保持向上的戰鬥意志。他們也會改進攻城武器,增加防護,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這樣你來我往的消耗戰,讓雙方都陷入苦戰。誰也奈何不瞭誰,僵持就此形成。守城方意識到不能再被動下去,必須想辦法打破這僵局。

三、穩紮穩打 才是上策

守城方面臨如此困局,為何不幹脆推下梯子,斷瞭敵人上城的路子?這看似簡單粗暴的做法,其實並不可取。因為推下攻城梯子並非易事,存在太多不確定性。

第一,梯子底部往往都是敵軍的精銳。這些防守梯子的士兵都是身手不凡,輕易不會被打倒。如果探身出去推梯,很可能反被敵人射殺。 其實,敵軍腳下的這批士兵可以說是攻城的命脈,他們多是訓練有素的猛士。這些人往往頭戴盔甲,手持長矛盾在梯子下。他們雙目精光炯炯,隻要城墻上稍有動靜,立刻就會進行還擊。

所以,城墻上的守軍是無論如何也不敢輕易探出身子的。因為這些敵軍銳士的箭法和標槍術都很瞭得,稍有不慎就會被射中要害。即使真的擊退或射殺幾人,後面的敵軍也會迅速補上。到最後隻會白白增加傷亡,對城池防守沒有半點好處。

第二,攻城梯上也站滿瞭敵軍。它們往往搭載幾百人之多,體型龐大,要推動是相當吃力。就算費盡心思把梯子推下去,也會有大量敵軍掉落城下,其中必然混雜敵方高級將領。這等於白白送瞭敵人人頭,反而加大瞭以後反攻的難度。

的確,這些攻城梯體型龐大,上面常常擠滿前仆後繼的敵軍。他們手持刀槍,正在試圖爬上城頭。如果把這樣一個巨大梯子推下,低估幾百人必然跌落,死傷慘重。 其中可能就會有敵軍主帥和將領。這批敵軍高官如果被活捉,對守城方來說也是戰略上的重大收獲。

但是,這麼做的風險也很大。因為攻城梯上站的不一定都是敵軍主力,很可能敵人也會派一些死士作為誘餌。如果為瞭這些死士而暴露城墻,反倒有可能會中計,讓敵軍將領得手。所以守軍也隻能忍痛放棄這些誘餌,堅守本分就是最穩的打法。

第三,投入攻城的敵軍往往後勁很足,這點北魏太武帝苦攻柔然46天就可見一斑。一旦推翻幾部攻城梯,敵軍很快會再次發起攻勢。如此這般,結果隻會是越戰越勇,反而加速城池的淪陷。

太武帝這次攻城可以說投入瞭驚人的人力物力。他在多地大量征調軍隊,甚至從邊地調撥胡族兵來助戰。這樣足以見得他決心極大,誓要攻下柔然。如果隻是推翻幾部攻城梯就高興,那未免也太天真。敵人很快就會補上,前功盡棄。

甚至,主動推翻梯子可能會激起敵人更大的憤怒。對方可能會加緊攻城步伐,全力報復。到時候守城方不但丟瞭先機,還要承擔更可怕的攻擊。對敵人暴跳如雷的後果,是守軍絕不願看到的。

所以,守城方的上策就是穩紮穩打。利用地利和兵力優勢,多設死守,持久作戰,消耗敵軍的鬥志。等對方疲於奔命之時,再尋機反擊,重拾主動權,這樣的勝算才最大。

結語

守城的士兵們並非懦夫,他們胸有成竹,深諳大局。正因為他們清醒地認識到推翻梯子的風險遠大於收益,所以才會堅持擲石和射箭的傳統戰法。這種穩妥的戰術,正是保衛傢園,守土盡責的最佳之舉。

您可能感興趣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源於 網絡整理,文章觀點不代表壹讀立場,如果侵犯到您的權益,或涉不實謠言,敬請向我們檢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