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四川一村莊驚現唐朝公主墓,楊貴妃沒死,竟東渡日本?

2024-03-04 22:54:09 來源:網絡整理

#精品長文創作季#

堅持原創,如果喜歡請點關註,以文會友,歡迎討論和交流!

導讀:安史之亂中,皇帝李隆基為瞭自保,在亂軍的逼迫下,親手賜死瞭自己最心愛的妃子,四大美女之一的楊貴妃慘死在馬嵬坡,就此香消玉殞,然而,民間卻一直傳言楊玉環當年是假死出逃,隱居民間......2001年,四川一村莊,意外發現唐代楊氏貴妃之女的墓葬,除此之外,2002年日本一女星,公開表示自己是楊貴妃後人,並拿出族譜......

在四川省廣元縣,有一個小山村,叫榮樂村。

2001年的一天,村裡人在上山砍柴的時候,意外發現瞭一座唐朝古墓。

古墓建在隱秘的崖壁之上,而且墓室所用的石頭是十分珍貴龍骨石,產量非常稀少。

很明顯,這個墓主人的身份一定非比尋常。

果然,經過當地的文物專傢進行鑒定,這是一座唐代時期的貴族墓葬,而且女主人的身份比男主人高貴很多。

很快,專傢們在墓穴外面的巖壁上又發現瞭一塊石碑,然而,石碑上的記載卻讓在場的所有人都大吃一驚!

隻見碑文正面密密麻麻刻著數百個小字,由於年代久遠,很多已經辨認不清,仍有一條重要的信息被保留下來:“名思聰,字君聽,生於天寶乙酉,與楊氏結為連理,楊氏乃貴妃之後裔。”

而“天寶”正是唐玄宗李隆基在位的年號,楊玉環也在這一年被冊封為貴妃,大概27歲。

按照這個出生日期推測,這個貴妃很可能就是楊貴妃!

除此之外,石碑上還刻著另一個重要信息:就是在安史之亂後,皇上曾請楊氏和她的丈夫陳思聰回朝,但兩人已經隱居,不願回朝,皇帝便賞賜大量錢財給楊氏。

這個信息可讓在場的文史專傢一時愣住瞭。

因為無論是《新唐書》還是《舊唐書》中,都沒有記載楊貴妃和李隆基有生育過子女。

有民間傳言稱,不是楊玉環不能生育,而是李隆基有意不讓她生育,因為自己本來就是搶占兒媳,如果再讓楊貴妃有瞭孩子,那麼李瑁很可能會自殺,實在有損皇室形象。不過,這些野史軼事都無從考證,隻能當做趣談聽聽。

但歷史記載中,楊貴妃沒有留下任何孩子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就在這時,當地村民又提供瞭另一個重磅消息,讓整個事件更加撲朔迷離!

村裡的老人說,這裡不光有公主墓,在山裡的金蟬寺旁邊,還有這一座貴妃墓!前些年,甚至有人在附近撿到過古代的令牌,上面還寫著“禁軍銀牌”的字樣。

這不禁讓專傢們有瞭一個大膽的猜想:會不會楊貴妃當年並沒有在兵變中自縊!而是被人暗中救瞭下來,隱居在深山裡,所以才留下後人。

其實,這種推測並不是異想天開。民間一直有傳說,楊貴妃當年被侍衛所救,由宮女代替假死,後來被安排暗中出逃。

據說,在安史之亂後,唐玄宗李隆基曾派人偷偷去馬嵬坡尋找楊貴妃的屍首,準備按照貴妃的規格予以厚葬。

可奇怪的是,當這一行人挖開楊貴妃的墓穴時,卻並沒有看到屍骨,隻看見一個香囊擺在那裡,眾人把香囊帶回去交差,唐玄宗拿到後淚流滿面。

這段故事在《新唐書》《舊唐書》中都有過確切的記載,隻不過,《舊唐書》中寫:“肌膚已壞,香囊猶在。”而《新唐書》卻沒有提到屍骨,隻寫瞭“香囊猶在”。

眾所周知,無論新舊唐書都是由官方編撰,既然都是正史,卻為何一個說有屍首,一個說隻有香囊?

如此重要的信息,究竟是史官疏忽失誤,還是要刻意隱瞞?

讓人不禁對楊貴妃的死產生瞭懷疑!

難道楊貴妃真的像民間傳說中,由宮女替死,喬裝出逃,那麼她又逃往瞭何處?

我們熟知的唐代詩人白居易在《長恨歌》中寫道:“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就是說馬嵬坡不見楊貴妃屍骨一事,而詩的後半段“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說的是唐玄宗後來派高人術士在各地尋找楊貴妃下落,最後在海上仙山中尋到瞭蹤跡。

在《山海經》傳說中記載,中國古代的仙山一般指蓬萊、瀛洲和方丈。

其中,方丈由於年代久遠,無從考證,一般隻存在於傳說裡。但是蓬萊和瀛洲都是真實存在地方,而且這兩個地方都有著楊貴妃的傳說。

蓬萊,指的是今天山東煙臺的蓬萊閣。

而就在青島的嶗山檔案館現存《嶗山道教資料》裡,還真有著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據《道教人物》記載,唐天寶十五年,也就是馬嵬坡兵變的第二年,從陜西過來一位女子,到嶗山玉清宮出傢當瞭道姑 ,並捐獻瞭大量的金銀珠寶,重修玉清宮,讓破舊的道觀煥然一新。

從時間地點來講,這個故事和楊貴妃的背景完全能銜接得上,而且楊貴妃早年就曾在太清宮做過道姑,號太真,和白居易詩中的“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相吻合。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更讓人震驚的說法。

就是楊貴妃在日本使者的護送下,東渡到瞭日本!

瀛洲,傳說中一般指東海仙山,瀛洲在東面,東瀛正是古代對日本的稱呼。

關於這個大膽的說法,也有很多學者進行過考證。

20世紀初,著名紅學傢俞平伯就在曾對楊貴妃的死提出質疑,並推測當年死在馬嵬坡的是楊貴妃的一個宮女,而楊貴妃本人則輾轉逃往日本,隨她一起出逃的還有楊國忠的兒媳及孫子楊歡。

而且,魯迅的弟弟周作人也曾說他在日本留學的時候,在日本山口縣親眼看到過楊貴妃的墓。

在日本山口縣,還真有一個叫“楊貴妃之鄉”的地方,上面提到的楊貴妃墓就是在這裡,墓葬位於二尊院內。

這座寺廟並不是後人為瞭宣傳旅遊仿建的,而是建在公元802年,已經有一千兩百多年的歷史瞭。

在寺廟內保存著第五十五世主持慧學親筆記錄的兩本古書中,記載“天寶十五年七月,唐玄宗愛妃楊玉環,乘空櫨舟與久津唐渡口登岸。登岸後不久死去,裡人相寄,葬於廟後。” 翻譯過來就是楊貴妃是在奈良時代來到長門市,去世以後,就被安葬在寺院後面的五環塔內。

西安作傢葉廣芩也曾到日本山口縣進行過考察,發現當地有很多以楊貴妃命名的商店、酒館和賓館。

唐朝的時候,中日來往頻繁,光是非正式的來訪就有十餘次之多,從路線上來講,楊貴妃出逃日本是可以實現的。有學者分析,楊貴妃很可能是在日本使者的護送下,在山東蓬萊出發,沿著黃海北岸和朝鮮海岸的海域行船到日本。

而且,就在2002年,日本國民女星山口百惠曾在電視節目中,公開表示自己是楊貴妃的後代,並且向觀眾展示瞭一本自己傢族的族譜!

70後的觀眾都知道,當年山口百惠靠著“赤色系列”懸疑劇紅遍亞洲,成瞭無數人的青春回憶,可以說是傢喻戶曉,這樣一個公眾人物,完全沒有必要為瞭湊熱度胡說。

這麼一來,楊貴妃東渡日本的傳言更加撲朔迷離。

不過,這種觀點一直沒有被主流史學界所認可,因為在我國有大量的史實資料證實,楊貴妃確實死在馬嵬坡兵變之中。

那麼,如果楊貴妃從來沒有去過日本,日本多地存在的楊貴妃遺跡又如何解釋,日本人為何對一個其他國傢的皇妃如此崇拜呢?

其實,除瞭日本人一直有史料造假的毛病之外,還有著一個重要的原因。

楊貴妃雍容華貴,美艷大方,是大唐盛世的一個代名詞,日本在古代深受唐朝文化影響,將楊貴妃譽為天下三大美人,甚至在日本的山口縣一帶,還流行新婚夫妻到貴妃墓前參拜,能保佑生下的小孩可愛漂亮的習俗。

當時的日本特別推崇漢文化,唐詩十分流行,而對日本人來說,作品清新簡約、通俗易懂的大詩人白居易,恰恰是最受歡迎的。

因為白居易的詩,最大特點就是婦孺皆知,日本人閱讀和理解起來非常容易。

《長恨歌》婉轉優美,朗朗上口,講述瞭唐玄宗和楊玉環淒美動人的悲劇愛情故事,非常符合日本文藝作品中一貫追求的悲涼之美。

所以,很多日本的文人墨客在聽聞這個感人的故事之後,深受觸動,紛紛抒發自己的想象,進行藝術創作。

其中,被譽為日本古典小說巔峰的《源氏物語》中,就曾引用瞭大量白居易的詩句,高達154處。而且,小說中桐壺帝和桐壺更衣這兩個人物,就是作者紫式部以唐玄宗和楊貴妃為原型進行創作的。

這本小說在日本影響深遠,是日本文學的鼻祖,堪比《紅樓夢》在中國讀者心中的地位。

所以,潛移默化中,楊貴妃和她背後的盛唐文化早就滲透在日本的文化方方面面。

至於開頭說廣元縣的貴妃之女公主墓,或許隻是歷史上其他的貴族後裔,又或者是楊貴妃的侄女等其他後人,並不一定是她的直系後代。

隻是,人們一提到貴妃,下意識想到的就是楊貴妃,形成瞭一種潛意識裡的貴妃文化,其實,也許是那個歷史上璀璨耀眼的大唐盛世,在每個中國人心中都留下深刻的文化烙印。

您可能感興趣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源於 網絡整理,文章觀點不代表壹讀立場,如果侵犯到您的權益,或涉不實謠言,敬請向我們檢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