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食用油”被檢測出致癌物?自查廚房是否有3種油,別再吃瞭

2024-03-06 13:18:15 來源:網絡整理

#精品長文創作季#

“那邊菜市場街口有傢小鋪子油比超市便宜很多,聞著挺香的,看著也不錯,你們要不要也去買點?”

“你沒聽說嗎?前段時間有新聞,說好多食用油被查出來致癌物超標,像這種來路不明的三無產品,你還真敢買啊!”

“我吃著反正沒什麼問題,便宜又好用,幹嘛不買啊。”

“那致癌物也不是一天就能讓人得癌癥啊,都是長期積累的結果,你繼續貪便宜吧,遲早出問題。”

飲食安全衛生關系到身體健康,一直是人們關註的重點。

然而有關食用油的各種不合格通告接連被公佈,讓人們對食用油的安全性產生瞭質疑。

不少人開始擔憂自傢用油不安全,紛紛踏上瞭跟風換油的道路,但實際上,食用油安不安全,還是能通過一些技巧進行判斷的。

食用油當中的致癌物到底是怎麼來的?生活中用油應該註意些什麼呢?

一、部分食用油致癌物超標是怎麼回事?

隨著人們對飲食衛生的關註度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註意各種生活用品的質量問題。

其中食用油作為日常飲食的必要用品,安全性直接關系到人體健康,自然成為瞭人們討論的焦點。

市場監督部門曾發佈相關公告表示,部分地區所銷售的某些種類的食用油不符合國傢標準,甚至存在致癌物成倍超標的問題。

比如苯並芘、黃曲黴素B1、酸價、過氧化值、脫氫乙酸等有害物質超標。

若長期攝入,即便是低劑量,也有可能增加致癌風險。

這些有害物質是怎麼產生的呢?

1、加工不當

食用油的提煉和加工,往往需要經過加熱、加壓以及化學處理。

在進行這些操作的過程中,可能造成原料溫度過高而產生多環芳烴和丙烯酰胺等物質。

2、存放不當

生產包裝好的食用油產品,在出貨之前可能需要長期存放在倉庫中。

如果存放條件惡劣,溫度偏高或暴曬時間較長,食用油可能會發生氧化反應或加速變質,繼而增加油品中過氧化物等致癌物的含量。

3、原料污染

部分花生油在原材料選擇階段沒有通過安全質檢,原料受到污染,生產出來的油品質量自然不合格。

比如花生在種植期間使用瞭過量農藥和化肥,或者是成熟存放過程中出現瞭變質問題。

那麼後續投入生產時,其中的有害物質就有可能隨著制作加工進入成品油當中。

4、工藝不精

一些小作坊受條件限制,制作工藝粗糙,無論在原料選擇上還是制加工手法上都存在問題。

如此生產出來的食用油,其安全性必定堪憂,黴菌毒素含量不合格是很常見的。

任何情況下,飲食方面都不能保證百分之百不含有害物質,但隻要含量輕微,飲食風險性被控制在合理范圍內,依照相關規定,這樣的產品是可以被歸類為合格的。

但如果加工方式不當、存放條件惡劣、原料質檢不合格,最終的成品油有害物質含量超標的可能性就會大幅提升。

這也是為什麼國傢不定時會進行產品抽檢的原因,為的就是避免不合格產品對居民飲食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需要提醒的是,不合格油品的出現,不隻是源頭上的,日常使用不當,也可能增加油品的健康風險。

為瞭保證日常用油的安全性,還需積極做好自查工作,避免風險因素對健康造成不利。

二、廚房中的3類油,或增加致癌風險

1、小作坊“三無產品”

生活中有很多人貪便宜買小作坊的自榨油,這種食用油價格確實便宜,但安全性卻缺乏保障。

為瞭降低成本,有些小作坊會選擇質量較差的原材料。

再加上工作環境不衛生、存放條件不佳、過濾設備不足等問題,黴菌毒素超標的可能性就會大幅增加。

黴菌毒素混入,首先會引發胃腸道刺激,造成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不適。

長期上還會加重肝臟的解毒負擔,使其功能紊亂,甚至加大肝癌風險。

2、過度節省習慣下的“反復煎炸油”

老一輩人苦日子過慣瞭,遇到需要大量用油的時候,很可能在烹飪結束後將用過的油保留下來,過濾個兩三遍之後繼續使用。

這種做法看上去節約瞭用油成本,增加瞭等量食用油的利用率,但安全性卻十分堪憂。

食用油和食材在共同加熱的過程中,相互之間可能出現物質分解和結合。

尤其是制作油炸食品時,食材和油品長時間接觸,再加上高溫,產生苯並芘、丙烯酰胺、雜環胺、反式脂肪酸等有害物質的概率會更高,並殘留在剩餘的油當中。

過濾後繼續使用,無疑會在原有基礎上再次增加有害物質的含量。

反復多次之後,剩餘油就會成為有害物質的聚集地,用這樣油炒菜做飯,飲食健康自然難以保證。

上述三種致癌物,短期內致癌性並不明顯,長期的錯誤用油習慣,可能造成神經毒性、加強致癌致突變能力。

臨床研究發現,像腸癌、乳腺癌、肝癌、肺癌、胃癌等癌癥的發病,某種程度上都和長期攝入過量致癌物質有關,這也進一步強調瞭飲食健康的重要性。

而反式脂肪酸,可能引發肥胖。

肥胖作為萬病之源,就算不會直接導致癌癥,對比體重標準者,此類人群患心血管疾病、“三高”等常見病的可能性也會更高一些。

3、長期開封,錯誤存放的油

不隻是產品銷售前的倉儲問題,傢庭存放不當也可能增加食用油的健康風險。

有些人購買食用油喜歡挑大桶的買,買一次可以用很久,但在使用過程中,卻不喜歡密封保存。

食用油長期開口存放,將油品暴露在空氣中,會增加油品與空氣的接觸。

如果油桶放置在窗臺上或光照充足的區域,暴曬還會加速油品氧化,繼而產生過氧化值。

過氧化值超標,可能加速油品的變質速度,原本密封存放能放半年,開封存放就隻能保證一兩個月瞭。

而攝入變質油品,不免會對消化系統產生刺激。

從長期角度上看,油品過氧化值超標還可能導致人體必需脂肪酸與油溶性維生素缺乏。

這些物質關系到心血管的正常運作,長期缺乏會增加心肌梗死、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

此外,油品過氧化值超標,在烹飪過程中可能分解出醛、酮類物質,這些有害物質進入人體後會破壞細胞結構,進一步對健康造成不利。

三、科學用油,掌握健康密碼

1、多元化用油

從營養角度上考慮,用油應該註重多樣性,而非單一選擇。

不同種類的食用油,營養成分上存在差異。

長期單一用油,可能存在營養不均衡的問題,建議傢庭用油把握好輪換節奏,適時更換油品。

如果每天自己做飯,傢裡3、4口人,平均兩三個月會用掉一桶5L的油,那麼下次選購油品時,就要區別於此次的類別。

目前市面上的食用油種類還是很豐富的。

隔一段時間換一種,或者針對不同菜品使用不同的食用油,可有效保證用油方面營養攝入的多元化。

2、控制油溫,減少致癌物產生

人們平時炒菜做飯,通常是熱鍋涼油,待油溫稍稍上升,即可下入食材烹炒。

這裡要提醒的是,烹飪中產生的有害物質大多源自於糊鍋時的焦黑物質,為瞭避免糊鍋,要盡可能抓準下鍋時機。

一般來說,鍋熱下油後,可以將手掌放在鍋面上試試溫度,如果覺得微微發熱,此時下食材最好。

千萬不要等到油鍋冒煙才下食材,非常容易糊鍋並產生致癌物。

3、科學存放,避免光照

大桶食用油直接使用起來會比較費勁,建議購買分裝瓶,減輕使用負擔。

存放方面要註意避光,不用的時候要把倒油口封好。這樣能有效延緩氧化速度,延長食用油的保質期,並保證用油安全。

4、正確選購,不貪便宜

剛才我們提到過,小作坊環境差,制油安全性偏低,雖說很便宜,但長期上可能會對健康造成影響。

建議大傢在選購過程中,通過正規途徑購買,選購時仔細閱讀產品說明,確保油品質量過關。

油品標簽上通常會標註各種基本信息,生產日期、主要成分、加工方式以及化學添加等,這些信息可以幫助人們更好的判斷油品質量。

總結

食用油有害物質超標的情況時有發生,長期攝入“問題油”難免會增加致癌風險。如果想確保飲食安全性,就要做好日常篩查工作。

像小作坊的三無產品、傢庭反復煎炸油以及油品長期存放不當,不免存在有害物質含量超標的問題,繼續食用無疑會增加健康風險,生活中要註意避免。

為瞭保證用油安全,掌握科學的使用方法、存放方法、選購方法非常關鍵。

各位朋友,你傢裡有這3種油嗎?你覺得日常用油還需要註意哪些問題呢?

您可能感興趣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源於 網絡整理,文章觀點不代表壹讀立場,如果侵犯到您的權益,或涉不實謠言,敬請向我們檢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