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采耳後,男子耳內竟發黴瞭

2024-03-04 17:24:58 來源:網絡整理

男子體驗瞭一次采耳,結果耳朵奇癢無比,醫生用耳內鏡一探,發現他的耳內像發黴似的。3月3日是全國愛耳日,武漢一醫院耳鼻喉科專傢提醒,正常人的耳道皮膚非常嬌貴,不當采耳可能導致真菌感染。

男子體驗采耳導致真菌感染

春節假期,陸先生跟著親戚體驗瞭一次采耳,幾天後,陸先生感覺耳內奇癢無比,用挖耳勺、棉簽掏瞭也沒法緩解,難受得坐立不安,耳內還慢慢有瞭悶堵感,他趕緊到武漢一醫院就診。

該院耳鼻喉科副主任牛醫生通過耳內鏡探查發現,陸先生的外耳道有大量灰白色的痂皮,耳道內的分泌物呈絲狀或蘑菇狀,像發黴似的,這是典型的真菌性外耳道炎。得知陸先生前不久進行瞭采耳,醫生推測這可能與采耳時器具消毒不徹底有關。

耳內鏡下看到的耳道像“發黴”瞭。

耳內鏡下清理後的耳道。

針對陸先生的癥狀,醫生在耳內鏡下清理瞭黴菌團塊、痂皮等,再用藥治療黴菌,一般恢復期10天以上。“真菌感染復發率高,堅持用藥的同時還應保持外耳道清潔、幹燥。”醫生提醒,不要用酒精、碘伏刺激耳道,如有不適要盡快到醫院檢查。

酒精擦拭無法殺滅真菌孢子

連日來,記者在某平臺搜索“采耳”發現,店鋪種類繁多,有的設在養生SPA館、采耳文化館內,有的則在按摩足療店裡,單次服務價格多為40元至300多元不等,主打清潔、放松等。

3月2日,記者在漢口一傢店體驗采耳,店員表示,他們的采耳工具有銀耳勺、馬尾刷、孔雀毛、鵝毛棒等,除瞭清理耳道、耳廓外,采耳還能幫助耳部神經放松。當記者詢問采耳工具的消毒情況時,店員稱“用具是‘一客一換’,使用前都已清洗、酒精消毒,完全可以放心”。

記者又致電瞭多傢店鋪咨詢瞭采耳的相關情況,在問及工具消毒情況時,均表示“有清洗、消毒”,但未解釋消毒過程。

對此,醫生表示,每年來醫院“清潔耳道”的市民也不少,大部分是因為耳朵有明顯的堵塞感,或者聽力下降,來檢查發現是耵聹(耳屎)堵塞造成的。一般醫生用雙氧水軟化耳道內的耳垢後再用生理鹽水沖洗,並在耳內窺鏡下徹底清潔。

“清潔耳道使用的工具屬於醫療器械,醫院從回收、清洗、消毒滅菌再回到臨床使用,有著嚴格的執行環節和流程。”醫生解釋,在醫院,所有使用的醫療器械會被送至消毒供應室集中清洗、高溫高壓消毒,其滅菌溫度為143℃,壓力在201.7到229.3千帕,確保安全、徹底、有效消殺。由於真菌有堅固的細胞壁,它們能夠在低溫條件下長期存活,傳統的加熱滅菌、紫外線滅菌也無法完全將其殺滅。另外要註意的是,生活中常用到的酒精雖然用於消毒,但對於真菌並沒有有效的殺滅作用。

外耳道幹燥清潔可避免真菌感染

醫生提醒,采耳這一行為工具消毒不徹底,容易將真菌或黴菌帶入耳道內,如果黴菌長在鼓膜上,可引起聽力減退、耳鳴;另外,采耳時稍有不當操作,容易損傷外耳道或鼓膜,造成外耳道感染,形成癤腫或鼓膜穿孔,引起耳部疼痛,嚴重者可致聽力減退;反復掏耳還容易刺激外耳道的皮膚,導致角質層腫脹或長期慢性充血,更利於細菌生長。

到底需不需要掏耳朵?

“從醫學上來說,絕大多數情況下沒有必要掏耳朵,除非耳道被耳屎堵住,導致聽力下降、耳痛,但這種情況要及時找醫生處理。”醫生解釋,耳垢也稱耵聹,不僅能保護耳道皮膚,黏附外來物質,阻隔巨大噪聲保護鼓膜,其中富含的脂肪酸還具有輕度的殺菌作用。對多數人來講,耵聹會隨著日常生活中的講話、吞咽等動作從外耳道排出,所以不用經常掏耳朵。

如何避免外耳道真菌感染?

醫生介紹,外耳道的幹燥清潔很重要,遊完泳或者洗完澡後,要用棉簽將停留在外耳道的水擦幹,保持幹燥清潔,嬰兒尤其要盡量避免液體流入耳朵,洗澡時建議用棉花塞住嬰兒耳朵;避免用不潔凈的工具掏耳,或是摳完腳後又去掏耳;平時要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作息規律,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但如果耳朵有明顯的堵塞感,出現聽力下降、耳朵痛癢,以及采耳後出血、疼痛、腫脹等情況,要盡快去醫院就診。

來源: 新聞晨報

您可能感興趣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源於 網絡整理,文章觀點不代表壹讀立場,如果侵犯到您的權益,或涉不實謠言,敬請向我們檢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