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趙匡胤手下大將,楊信使“詐”,曹翰賣“乖”

2024-05-17 06:35:15 來源:網絡整理

宋太祖趙匡胤手下大將,楊信使“詐”,曹翰賣“乖”

文/晏建懷

楊信與曹翰的相同點太多瞭,年齡相仿,經歷相近,結局相似。他們都是軍前小卒出身,都在後周任過牙校之類的低級軍官,都隨宋太祖趙匡胤和宋太宗趙光義南征北戰,都因戰功卓著而成為高級將領,都實現瞭高位善終,甚至連他們在波譎雲詭的權力角逐中自保的方式都有些相似,一個使的是“詐”,一個賣的是“乖”。

楊信一生經歷過許多大風大浪,不過,不是每一個經歷過大風大浪的人都能做到慣看秋月春風般的自信與沉著,至少楊信不是,雖然他表面持重內斂,但內心卻十分脆弱。宋太祖開寶二年(969年),楊信負責皇宮的禁衛工作,住在玄武門外的官舍,職責的重大,常常讓他寢食不安。某晚,他忽然夢見一隻巨大的烏龜口銜敕印(朝廷用以傳達命令、調兵遣將的憑證),急叩房門,他猛然驚醒,一躍而起,自語道:“宮內必有情況”,立馬披上衣,迅速向玄武門奔去。果然,以散指揮都知杜廷進為首的一班武將準備抄傢夥造反,緊要關頭,手下泄露瞭秘密,被宋太祖獲知,宋太祖命人連夜打開玄武門,緊急召見楊信,命他捉拿叛賊。楊信帶領手下,於次日凌晨就把杜廷進等十九名參與謀反的要犯捉拿歸案,宋太祖親自審訊,隨即把他們全部斬首。

但讓人奇怪的是,杜廷進的人頭剛剛落地,楊信就馬上得瞭一個怪病,嘴不能說,口不能言,莫名其妙地成瞭啞巴。口啞之後,楊信身邊又忽然多瞭一名叫玉奴的書童,聰明伶俐,特別擅長領悟楊信的意圖。凡是下面的軍官向楊信匯報什麼工作,或者指揮調度軍隊,甚至與賓客們談天說地,他隻要向玉奴使個眼神,在其掌心畫幾個字,玉奴就能口若懸河地把楊信的想法告訴對方,無論事情的輕重緩急,也無論楊信的喜怒哀樂,均能表達無誤。然而更加吊詭的是,楊信啞瞭十餘年,臨死前的一天卻又忽然能開口說話瞭。這時,宋太宗已經繼承皇位,他聽說後,驚異不已,馬上趕到楊信傢裡探望。楊信掙紮著坐起來,匆忙不迭地向宋太宗表達瞭感激之情,竟然口齒清楚,音詞明徹。

細究楊信的經歷,不禁讓人心生疑竇。一個好人怎麼忽然啞瞭?一個啞瞭十幾年的人怎麼又忽然能開口說話?而且是彌留之際?唯一合理的解釋是,楊信經歷瞭後周時代的兵荒馬亂,參與過趙匡胤那諱莫如深的“陳橋兵變”與“黃袍加身”,時時面臨著刀光劍影與血雨腥風,他害怕瞭,害怕成為下一個“杜廷進”。為瞭消災避禍,他在皇帝面前使瞭一回“詐”,裝成瞭啞巴。誰又會把一個啞巴當敵人?誰又會對一個啞巴射冷箭?事實也證明瞭他的明智,雖然不能張口說話,但宋太祖、宋太宗不僅沒有讓他提前退休,反而連連提拔重任,他最後幹到瞭殿前都指揮使,成瞭禁軍最高長官,死後還被贈予“侍中”,享受宰相待遇,終於一生平安,富貴而終。

曹翰與楊信盡管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有一個方面卻迥然不同,即品性不同。楊信雖然內心脆弱,但還算誠實厚道,與人為善;而曹翰卻十分霸道,見利就謀,見錢就貪,巧取豪奪的惡行磬竹難書。比如當初,他受命進攻南唐,金陵平定後,李煜被俘降宋,並傳旨各郡,一律停止抵抗,唯獨江洲(今江西九江市)指揮使胡則誓不降宋,抵抗近五個月。曹翰率軍攻江州,破城之日,他暴怒屠城,不管男女老少,也不管什麼投降士兵,統統格殺勿論,以致“死者數萬,取其屍投井坎皆填溢,餘悉棄江”(南宋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其兇暴殘忍讓人發指。同時,他還佯稱要運廬山東林寺的鐵羅漢到京城,調動百餘戰艦,把從江州掠奪的財物悉數運回自己傢裡。這種劣跡斑斑的人,會有什麼好結果呢?然而,曹翰也有其自保的方式,那就是賣“乖”。

無論是宋太祖時代還是宋太宗時代,曹翰始終貪得無厭,又居功自傲,而且屢教不改,在文臣武將間口碑極差。皇帝因其戰功赫赫,雖不縱容,卻也常常包庇。後來,曹翰因倒賣軍用物資,終於被告發,按罪該處死,宋太宗做瞭些手下的工作,把他發配汝州(今河南汝州市)瞭事。這時,他已經56歲瞭,白發蒼蒼,行將就木,按說,其悲慘結局是註定的瞭。不過,一個奪城無數、戰功累累的將軍,怎麼會受盡屈辱並老死於這蠻荒之地呢?

不久,宮裡一內侍因公去西京洛陽(今河南洛陽市),順便去汝州探望瞭一下曹翰。曹翰看到天子身邊的人來探望自己,不禁悲痛萬分,聲淚俱下,他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對內侍說:“我罪孽深重,感謝皇上的不殺之恩,我一定好好改造,不負聖恩。隻是,我服罪期間,斷瞭生計,傢裡人口眾多,有一頓沒一頓的,能不能請您幫我用把這件舊衣服當瞭,當點小錢換些粥飯,讓我度過難關?”內侍回答說:“您有需要,哪能不答應呢?我送您錢就是,衣服就不必當瞭吧?”但曹翰態度十分堅決,他用包裹小心包好舊衣服,鄭重地交給瞭內侍。內侍隻好收下,給瞭曹翰一些錢。

內侍回到京城,便把見曹翰的情況向宋太宗作瞭匯報,順便向他說瞭曹翰用舊衣服換錢的事情。宋太宗趕忙命內侍取來衣服,打開一看,衣服裡畫有一幅畫,畫下題有“江南圖”三字。宋太宗看後,立刻回想起當年收復南唐諸郡的時候,曹翰是先鋒,他攻城掠地、英勇殺敵的場景還歷歷在目啊!於是,宋太宗馬上把曹翰一傢召回京城,重新起用,先授右千牛衛大將軍,後封左千牛衛上將軍。不難看出,曹翰表面賣“衣”,實則賣“乖”,虛晃一槍,正中宋太宗軟肋,終於免去瞭活罪,實現瞭梅開二度,再享榮華。

其實,楊信也好,曹翰也好,之所以能夠善終,均得益於他們遊走於仕宦之途中的殫精竭慮和投機取巧。人治社會下,一切以人的關系為準,一切以當權者的好惡為準。與當權者關系處理得好,則步步高升,鵬程萬裡;與當權者關系處理不當,則處處雷池,處處陷阱,稍不留心,就會陷入萬劫不復之地。處於這種權力磁場中的人,都必然會患上一種類似於職業病的心理疾病,坐立不安,擔驚受怕,人人自危。因此,一切自然與不自然的表演便圍繞權力核心展開,有的獻媚,有的討好,有的表忠,有的裝直,有的投機,有的取巧,至於象楊信、曹翰的使“詐”與賣“乖”,不過是無數種千奇百怪的手段中再也普通不過的一種罷瞭,不過手段雖然普通,但效果卻也不錯,你看,他們不是怕大禍臨頭的終於沒有大禍臨頭、想咸魚翻身的終於咸魚翻身瞭嗎?

您可能感興趣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源於 網絡整理,文章觀點不代表壹讀立場,如果侵犯到您的權益,或涉不實謠言,敬請向我們檢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