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話杭州路41號43號老建築
昔日的杭州路
市北區杭州路早前叫武林路,武林路再之前叫四方大馬路,大約南從內蒙古路沈陽路口的海泊河開始,往北沿著四方河到四方小學處止,延綿有兩公裡多路。住在四方一帶的老鐵路人都知道,溫州路建國前還沒有路的時候,長途站西側的老鐵路宿舍,鐵路人都叫它武林路宿舍,有瞭溫州路後這個鐵路宿舍上瞭溫州路的號碼,直到拆遷前還有人叫它武林路宿舍。抗戰勝利後,武林路改名為奉化路,到建國後改為杭州路。
杭州路41號和杭州路43號原本是一處建築,始建於1918年第一次日本侵占青島時期,1914年日本取代德國占領青島後,膠濟鐵路四方站、四方機廠進駐瞭很多日本技術人員,再加上日本人圍繞四方火車站開建的內外棉紗廠(後為國棉二廠)、大康紗廠(後為國棉一廠)、興隆紗廠(後為國棉三廠)相繼開工,日本人大量湧入四方一帶,日本人便在杭州路四方機廠斜對面,建瞭這座日本國民學校。
根據《日本青島中學校校史》的記載,第一尋常高等小學校四方分教場設立於1918年。1923年9月,改為四方日本尋常小學校。1941年改為四方日本國民學校。專門接收住在青島四方一帶的日本人子女入學。到二次日本占領青島時期,隨著日本人的增多,四方日本國民學校已經達到相當大的規模。
日本侵占青島時期的地圖,標有青島日本尋常小學四方分教場。
德國占領時期的四方局部地圖,畫紅圈的部分就是以後的四方尋常小學的位置,說明德國人已經在此區域有瞭建築和規劃。
1945年日本投降後,1946年冀魯針廠的老板尹致中聯絡瞭一些民族資本傢集資,開辦瞭青島高級工業職業學校,簡稱“高工”,校址就選在四方杭州路原日本四方尋常小學,1950年遷址於黃臺路日本女子高等學校。
建國後,於1951年秋,原四方尋常小學南面的部分成立瞭四方紡織工人俱樂部(杭州路41號),設有一座七百多座的影劇院(上圖),乒乓球活動室,閱覽室,美術室等。
這是一位日本投降前曾在此校上學的林先生1979年回來時留影。
1979年的照片,圖上說明的四方小學是日文,就是當年日本四方尋常小學校的簡稱,這時的大門已經改瞭。
北面的部分建立瞭四方職工夜校,東側的一部分和操場,於1952年建立瞭平安路第二小學,自此原四方日本國民學校分別設置瞭三個單位。
1958年夏天不知刮瞭陣什麼風,各個區的文化宮、俱樂部都要開展群眾文化娛樂活動,四方區就在平安二小的大院內開展瞭周末露天晚會,每個周六都辦,售票和入場就設在職工業校的大門,透過職工業校的小院,就可以通過裡面的小門進入“平二”的大操場,操場內就像一個廟會,有露天電影,專門放映一些群眾喜聞樂見的老電影。有戲臺,唱各種地方戲,大多是各大企業的職工業餘劇團,有摔跤的場子、舉重的場子、下象棋的擂臺,最熱鬧的要數跳交誼舞的,舞場設在平安二小教學大樓的南側,靠近四方業校小門的地方,那年月沒有音響類的設備,就從工廠聘來幾個業餘管弦樂手,奏著簡單的慢三快四,蹦擦擦蹦擦擦的整個舞場塵土飛揚;遠處唱戲的,叫好的,戰鬥片的槍炮隆隆,沒人會覺得受到幹擾。一毛錢可以轉悠一個遍。當然孩子們連這一毛錢也沒有,總會通過各個渠道鉆到露天會場。畢竟那時的主辦方也窮,瓦數不大的幾個燈泡,照在幾個活動場地上,整個操場還是顯得黑黢黢的。
這是現在還保留的老教室,應該是當年的大禮堂,後為四方教育局部分辦公室。
改革開放後,四方工人俱樂部影劇院改做四方區圖書館、區黨校,現為四方區招考辦。影劇院前廳和活動室的部分,拆建為一座多功能建築,設瞭卡拉OK室,歌舞廳,旅館,並對外出租。職工夜校的房舍已經全部拆除,建瞭四方教體局職工宿舍。至今的老房子僅剩下老影劇院的部分,被臨街的俱樂部大樓擋的嚴嚴實實,不進去細看,已經沒有一點兒老樣子瞭。原校門就是圖中那個石拱門就是夜校的校門。
(現在的杭州路41、43號)
現在還尚存的四方工人俱樂部影劇院(裡面黃色的建築),已經成為四方招考委辦公場所瞭。
現在仍然完好的四方機廠職工宿舍——四趟房,圖中隻能看到三趟,最北面的一趟較短,被遮擋瞭。
本文作者為網友“lqd”,島城文史學者徐明臣老師,發表於2010年2月。徐老師長期關註四方文史的研究,在城市檔案論壇留下過多篇精華帖文,曾參與過《四方文史》等書的編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