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英書法:蘭堂論書摘錄
王文英,號蘭堂、雙清山館主人。書法傢、畫傢、散文作傢。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畢業,曾進修於國傢畫院。
中國人民大學繼續教育學院特聘教授、書法篆刻院研究員。中國書協會員、婦女工作委員會委員,北京昌平區書協名譽主席。國際書協常務理事。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北京美協會員。九三學社中央文化工作委員會委員、九三學社中央書畫院副秘書長。
書畫作品曾數十次參加國內外重大展覽,並多次獲獎;多次舉辦個展和聯展。作品被海內外眾多博物館、紀念館和個人收藏。書畫創作的同時筆耕不輟,發表書畫評論、散文、隨筆、人物傳記、詩詞等百萬字,多次獲得征文獎。入選《中國書法報》遴選“2016當代十大女性書法傢”,散文作品《寫意的宋朝》榮獲第七屆冰心散文獎。
出版有《五分鐘讀懂一幅書法作品》《北窗夜話•蘭堂王文英散文隨筆》《北窗夜話•蘭堂品讀》《青少年書法早成》《中國書法傢協會考級理論輔導教材》《書法篆刻師資培訓》以及多部書畫作品集。詩詞收入《現代古詩三百首》《古今妙詞一百首》。
(圖為王文英楷書《和戴伯闇詩卷》團扇)
【王文英:蘭堂論書摘錄】
我想,作為書法人,重要的是要沉下心來,讀書寫字,耕耘硯田,外面的世界再大、再精彩,那也是別人的故事。特別是今天的我們背負著曾經的輝煌,也背負著曾經的文化斷裂,面對古老而獨立於世界的書法藝術,我們的責任還真的不小。或許,書法藝術在今天傳承比創新更重要,當然,作為今人,創新更是給古老的藝術註入新的生命力的壯舉。
真正的藝術批評是指有獨立思考、有判斷評價的一種寫作活動,它的主觀性大於客觀性,體現瞭寫作者個人的強烈個性和態度。越是具有獨立態度和觀點的批評,越是具有批評的價值和可讀性。而現實的狀況卻是,一邊是創作者市場培育的需要,一邊是批評傢的自說自話,創作與批評就像兩條道上跑的車,各不相幹。市場衍生瞭需求,需求刺激瞭書法創作,創作需要鼓吹。書法批評傢要麼淪為創作者的鼓吹手,要麼背離創作現實而自說自話。
在我看來真正好的書法作品,首先是能打動人,表現的是真性情,像流水一樣自然和諧,天真爛漫,而不是忸怩作態,無病呻吟。其次才是點畫的趣味性,還有質感,最後才是對整體風格的把握。總而言之,一句話,書法是創作者用一種有意味的形式對美進行的闡釋。有人說書法是修行,但又何嘗不是放生呢?在書法中,能夠感受到生命的律動、自然的節拍,沒有俗世的雜念,純粹,歲月靜好。
一件藝術品,直接反映的是創作者的內心世界,就像前人總結的“畫如其人”“字如其人”,是創作者的審美理想、審美意識、審美情趣,還有文化修養、價值取向的外化。所以,一個藝術傢是不是認真地做人為藝;一件藝術品,創作者用沒用心,明眼人一看就知道。
在今天,能讓欣賞的人停下匆忙的腳步,放下手中的活計,安靜下來,享受到美好,抽離凡塵俗務,找回自己的初心,這樣的藝術作品,就是好作品,無論書法、繪畫,還是其他的什麼。如果說,藝術有社會功用的話,這就是。
(圖為王文英草書張耒詩《夜坐•庭戶無人秋月明》、高適詩《詠史•尚有綈袍贈》)
【名傢集評】
王文英書法藝術集評
>薛夫彬:文英的書風爽健中有一種文氣在,這與她工作在九三學社這樣一個雲集瞭大批文化、學術界精英的團體不無關系,徜徉其間,耳濡目染,薰浸與陶冶,自然對她文采與書格的養成,產生瞭潛移默化的作用。我見其平時的文字或每次活動時不多的發言中,所涉及的內容,多是對於文化或書法的思考,心誠意切,談吐頗有見地。可見環境對一個人氣質修養的影響是極為重要的。當然,起決定作用的還是自我的審美追求與價值取向。不然,神聖的藝術殿堂中,何以會有那麼多令人扼腕的醜陋與庸俗堂而皇之地表演而無從禁絕呢。
>王冬齡:王文英的作品用筆沉穩而幹凈,雖然是作草書但無浮躁之氣,在其使轉映帶中透出靈性。她取法甚廣,特別是對懷素《自敘帖》、黃庭堅《李白憶舊遊詩》及黃道周、王鐸尤為註力。王文英很善於在臨帖中借鑒古人,但又能體現自己的筆性和理解,如臨懷素加強瞭點畫的提按;臨黃庭堅去其抖擻之筆,而更加厚重;臨黃道周強調其雅潔,如冰心玉壺;臨王鐸強調其縱逸,如飛鳥驚蛇。至於其創作,則天真爛漫,縱逸多姿,十分可貴。
>張稼人:文英的書法作品,在書法藝術界如此受專傢及愛好者青睞,與她漸漸形成的行草書創作的風格有關。我觀其作品,表現出瞭一種形式相異而用筆、結字、行氣內在統一的特點,這是作者在藝術上由模仿升華到創新自立的標志。約而言之,有三點值得註意:其一,用筆變化多端,無拘無束,功底紮實。其二,去造作,戒矯飾,率真自然。其三,避乖張,破局促,會於“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