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序》中牽絲、捻筆、疾筆技法的說明與解讀

2024-08-05 12:20:05 來源:網絡整理


書法中的技法是非常豐富的,有帶有共性的技法,也以一傢書法獨有的技法。比如捻管技法,所采用的就不多。

今天我們主要介紹《蘭亭序中》的三種基本筆法:牽絲、捻管和疾筆技法,技法說明文字以李放鳴《蘭亭序行書技法》教材內容為主,同時還做瞭更進一步的技法解讀。

【牽絲】即上一筆畫與下一筆畫承接時產生的遊絲,通過遊絲將不相連的筆畫連接起來是行書的顯著特點之一。牽絲要細而有力,宜少不宜多。

【術語淺解】牽絲是指行書或草書中書法點畫間的牽連映帶的線條。

草書中的牽絲以實連為主,有點畫意義,行書中點畫間的牽絲可有可無,沒有具體的意義,隻是有空間分割的意義,因此行書中的牽絲和草書中的牽絲不同。嚴格意義說,牽絲隻有行書裡才有,王羲之《蘭亭序》中的牽絲非常鮮活、生動,猶有神助。

牽絲之美或圓轉如折釵股,彈性十足;或細如絲發,圓潤空靈。骨血肉氣神之俱全。米芾說:“若得筆,雖細如髭發亦圓;不得筆,雖粗如椽亦扁。”可謂牽絲線條形質基本審美標準。

在《蘭亭序》中點畫間多為虛連,就是我們常說的筆斷意連,但由於運筆的一氣呵成,所隱藏的軌道動作,有種無形氣脈貫穿其中,是為暢達高妙,情意綿綿。

在行書臨摹練習中要註意,牽絲不可刻意,又不可無意,須在有意無意中自然產生。


【捻筆】即輕微捻動筆管。提按、轉折用筆,常使筆鋒鋪散,為保持中鋒運筆,可捻動筆管,將分散的筆毫聚攏。可從外向裡捻,也可以從裡向外捻。

【術語淺解】捻管是指寫字運筆時,將筆管根據調鋒需要,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進行捻動或轉動以改變筆鋒的方向,其目的是將筆鋒換向或調整筆鋒方向,主要還是在於中鋒行筆。

我們知道,一般情況下,楷書對點畫線條的形質要求是筆筆中鋒。捻管是一種將筆鋒調整為中鋒的一種技法。捻管時搭配提按這些細小的動作,可以把筆鋒調順不至於寫完一個字筆鋒絞成麻花,筆畫線條也比較幹凈利落順暢。

捻管實用的不是十分廣泛,因為其它筆法技法也可以進行中鋒調鋒,如將提按頓挫結合起來,仍然可以保持中鋒行筆,氣息暢達,才采取這種方法也較為普遍。

剛開始使用捻管技法時,多會出現不習慣的情形,隻要經過一定時間的練習適應,就能夠習慣成自然,感覺書寫順暢。

一般來說,行草書對捻筆需求更大。草書靠使轉,行書要把使轉和提按結合,所以為瞭保證點畫線條質量的韌性和力度,充分展現力透紙背的筆力效果,也需要捻筆技法的輔助。

劉墉非常善於運用捻筆筆法。據說劉墉喜用彈性好的健毫書寫,運用捻管技法時“筆如舞滾龍”。捻管也就是捻筆。

【疾筆】迅疾而有力的一種用筆方法。但並不是單純的快速行筆,而是疾行中包含勁到。否則,欲速則不達。


【術語淺解】清劉熙載說“古人論筆,不外疾澀二字。澀非遲也,疾非速也。”以後人們談論疾澀技法往往相提並論。

行筆速度對書法點畫線條的形質的藝術效果非常重要,因此用筆的遲疾,是歷代書傢無不講究用筆技法的遲疾,也使得遲疾之法成為用筆技法的基本核心技法。用筆疾澀講究的是行筆如飛,也能無處不澀。

薑夔在《續書譜》中說“遲以取妍,速以取勁”,明確指出瞭遲筆與疾筆的用筆特征。

疾筆是指運行速度較快。澀筆是指運行速度較慢。疾筆所書寫的點畫線條形質筆潔勁流暢,澀筆用筆的點畫線條形質多澀凝厚重。

孫過庭在《書譜》中說“至有未悟淹留,偏追勁疾,不能迅速,翻效遲重。”所說就是我們追求勁疾運筆,需要建立在領悟淹留的基礎上,持重的表現,則以能夠用筆迅捷為依托。孫過庭還說“夫勁速者,超逸之機,遲留者,賞會之致。”

王羲之也曾經指出,每書要“十遲五疾”,用筆要遲疾兼顧,以遲定形,以疾取勢。可見,書法大師和理論傢們對於疾澀運筆的追求是一致的那。

需要註意的是書寫時快慢要恰到好處,因為疾筆不當筆畫性格容易浮滑、乏力;如果太慢,點畫筆致和線條易於呆癡僵化而不見靈動活潑,天機流蕩之致。




您可能感興趣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源於 網絡整理,文章觀點不代表壹讀立場,如果侵犯到您的權益,或涉不實謠言,敬請向我們檢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