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輔導成傢長的“香餑餑” 教育部:嚴厲整治 網友:為何不取消

2024-07-27 04:45:06 來源:網絡整理

別開生面的校外輔導

校外輔導何以成瞭“香餑餑”?筆者總結瞭四個理由:

其一、市場化操作。廣告宣傳效應被校外輔導機構運用的純熟,造勢出火爆的校外輔導市場浪潮。每逢節假休息日傢長接孩子高峰期,各中小學校大門外分發輔導小廣告的人變如過江之鯽,每個傢長差不多都有十幾傢輔導機構的宣傳單;平常時候,手機短信、微信群、朋友圈更是不乏這類廣告宣傳;俞敏洪的那句經典廣告語“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更是成為瞭宣傳廣告經典。

其二、傢長的教育焦慮。社會的快速發展,生存、發展的激烈競爭,再加上“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蠱惑式宣傳,讓有著“愛子心切、望子成龍”美好傳統的中國式傢長們非常擔心、焦慮孩子的未來。隨即使應運而生校外輔導成為傢長們解憂的“救命稻草”,不遺餘力、不惜血本地送孩子進各種“補差班”、“提高班”、“超前班”、“特色班”,真是應瞭那句話“何以解憂唯有輔導班”!

其三、孩子的成績差距。孩子在學校和班級成績的差距,是造成校外輔導興盛的最直接有效的原因!每個孩子都是一道獨特的風景,由於生理遺傳因素和傢庭教育環境因素,造成的孩子智力上、心理上、和情商方面的具體差距,導致孩子的學習能力和學業水平千差萬別,傢長們全然不顧這些,隻要力盡所能的幫助孩子補回來,不管孩子願不願意、有沒有興趣,去輔導班補課就對瞭。

其四、攀比、從眾心理。中國人最講究的就是“面子”,孩子的成績好壞恰恰又是許多傢長的臉面。別人的孩子多才多藝,學習成績一直都是名列前茅,而自己的孩子學習成績一般或較差,這讓傢長的“面子”往哪兒放!於是在不正常的攀比和從眾社會風氣下,讓校外輔導之風愈刮愈烈,遂成趕超正規學校教育之勢。

教育部整治校外輔導

國傢為何要大力整治校外輔導?國傢著重針對三點大力:

首先教育部辦公廳等四部門《關於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中明確指出:近年來,一些面向中小學生舉辦的非學歷文化教育類培訓機構,開展以“應試”為導向的培訓,違背教育規律和青少年成長發展規律,影響瞭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造成學生課外負擔過重,增加瞭傢庭經濟負擔,社會反響強烈。

其次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做好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整改工作的通知》中明確提出:要嚴格掌握教師資格條件,未能取得教師資格的,培訓機構不得繼續聘用其從事學科類培訓工作。

再次教育部再發《關於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管理辦法(試行)》中明確指出:要求迅速改變各類競賽造成的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過重、嚴重影響學校正常教育教學秩序等問題。

校外輔導是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

校外輔導究竟應該做什麼呢?政府明確瞭三個基本方向: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指出:面向中小學生的校外培訓機構(以下簡稱校外培訓機構)開展非學歷教育培訓是學校教育的補充,對於滿足中小學生選擇性學習需求、培育發展興趣特長、拓展綜合素質具有積極作用。在《意見》中,國傢已經明確告訴校外輔導應該做什麼:

1、定位準確,做好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公辦教學做不到或做的不完善的地方,校外輔導要發揮有益補充作用,例如對少數學生的偏科與弱科現象,進行針對性有效輔導。

2、提升素質,增強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興趣。積極開展學生個性化教育,滿足學生選擇性學習需求、培育發展興趣特長、拓展綜合素質等,例如開展心理輔導,組織藝術表演特長教育,進行傳統文化與文明禮儀教學。

3、彌補不足,發揮積極作用。不少傢長傢庭教育的缺失,或傢庭教育能力不足,校外輔導機構可以開展傢長輔導教育、學生品行教育、學生良好習慣教育、學生意志力教育等。

您可能感興趣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源於 網絡整理,文章觀點不代表壹讀立場,如果侵犯到您的權益,或涉不實謠言,敬請向我們檢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