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少數人的節日,淪為“雞肋”的教師節還能堅持多久?

2024-07-26 21:25:43 來源:網絡整理

1985年9月10日是國傢設立的第一個教師節,至今走過36個年頭瞭!

按理說,設立教師節的初衷是增強教師的職業榮譽感和自豪感。

為瞭慶祝教師節,各地一般都會有些動作的,最起碼以鄉鎮為單位、以縣為單位召開教師節慶祝大會。

有些商場會利用教師節搞些商品促銷活動……

筆者在教育教學一線摸爬滾打瞭幾十年瞭,當然度過瞭幾十個教師節瞭,真有一種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的感慨。

我所在區域,每年教師節的固定項目是評優、召開教師節慶祝大會。幾十年來沒有一點創新。

教師節評優

教師節評優似乎是全國各地的慣例。通過評優激勵多數老師向模范教師學習,能夠起到一定的激勵作用。特別是榮譽稱號對職稱評聘具有極大的吸引力。

有些老師屬於那種“見瞭困難就讓,見瞭榮譽就上”的類型,每年教師節伺機爭搶榮譽的老師都是存在的。

校風清明的學校還好說,嚴格按照教師的績效考核成績,從高到低進行確定,能夠保證公平、公正;校風不正的學校,就很麻煩瞭,暗箱操作的概率就大瞭,校長一個人就能確定出優秀人選來或者根據民主評議成績確定優秀人選,弄得老師們怨聲載道,不把精力用到認真教書上,而是忙於跑關系、結人緣上。

還有的地方,采用企業重獎那一套,被評為優秀的人員,獎金從幾千到幾萬元,就差分房子和汽車瞭。

個人覺得對教育實施重獎並不妥。因為教育不同於其他職業,是不存在孤膽英雄的。你是優秀學科帶頭人,你的教學成績也得益於所教班級的班風和學風,也得益於你備課組的集體智慧;你是優秀班主任,你的班級管理成績也離不開班組團隊的集體貢獻。

再說,優秀與非優秀之間的差距不是幾千、幾萬的距離,而是幾分、零點幾分的差距(績效工資分檔也存在這個問題)。

在我看來,教師節評優這個固定項目可以繼續保留,但是建議把重獎分散一下,適當擴大范圍。比如某個區縣教師節計劃表彰10名優秀班主任,每名班主任的獎金是10000元,累計10萬元。倒不如,把表彰的名額擴大2倍,每人獎金5000元,獎金數額雖然少瞭,但是受獎面大瞭,發揮的激勵作用可能更大。如果優秀班主任隻表彰1名,獎金10萬元,獎金數高瞭,但是受獎面小瞭,能起到應有的表彰效果嗎?

但是,地方政府領導不會這麼想,在獎金數量一定的前提下,受獎面越少,人均獎金數越高,越發能顯示出政府對教育的重視!

教師節開會

教師節剛開始的那些年,教師節慶祝大會是必須保留的節目:學校召開慶祝大會、鄉鎮召開慶祝大會、縣裡召開慶祝大會……

那時候參加教師節慶祝大會的人員,除瞭政府領導,就是老師們。那時候,老師們還能得到一點實惠,每人還會發一個茶杯,上面寫著“第*個教師節紀念”的字樣。

最近這些年,有些地方舉行的教師節慶祝大會,與會人員除瞭學校的領導班子成員和受表彰的教師以外,其餘的都是各部門的領導班子,象征著社會各界共同慶祝教師節。沒有被評優的教師連參加慶祝大會的資格也被剝奪瞭,隻能留在學校裡繼續上課。因為教師節並沒有規定統一放假,對絕大多數老師來說,教師節根本就沒有當成一個節日去過。

不過,老師們對此好像早已習慣瞭。

教師節=收禮節?

如果這個等號成立的話,我堅信這種現象隻是發生在極少數人身上,讓這極少數“害群之馬”無損瞭教師的群體形象。

每逢教師節前後,總有一些網友指責“教師節”成瞭教師的收禮節。理由是,很多學生或者傢長趁著教師節以各種方式感謝恩師:宴請、送花、送卡、送錢。應該說,這種情況肯定是存在的。但是與教師群體的龐大數量相比較,那些借教師節收禮的老師能代表教師整個面嗎?

據我瞭解,教師節能夠收受傢長或者學生“禮物”的主要存在於幼兒園、小學階段,因為孩子年齡小,自理能力差,需要得到老師的關照,傢長需要意思意思。從初中、高中到大學,收受傢長或者學生“禮物”的老師恐怕少之又少瞭吧。

教師節收受禮物的現象雖然個別,但是造成的社會不良影響卻是很大,傢長送瞭禮,心裡一萬個***,唉!人在江湖不得不送,不得不收?

奉勸教師節敢收禮的老師,《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已於2020年7月1日施行瞭。

結束語

今年是第36個教師節瞭,已從而立之年奔向不惑之年瞭,但是怎麼感覺教師節與老師們漸行漸遠瞭呢?

老師們喜歡什麼樣的教師節呢?

我覺得有關部門應該面向全社會的教師征集一下意見,改變一下教師節的慶祝方式豈不是更好呢?既然是教師自己的節日,為什麼不聽聽老師們的意見呢?

你對教師節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和評論。


我是朗月寒雪,感謝閱讀,歡迎關註,一起聊教育。

您可能感興趣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源於 網絡整理,文章觀點不代表壹讀立場,如果侵犯到您的權益,或涉不實謠言,敬請向我們檢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