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過生長4000年的樹嗎?這棵銀杏樹王被譽為天下第一樹

2024-07-26 21:05:37 來源:網絡整理

國慶假期,天氣不冷不熱,秋高氣爽,正是旅遊的黃金時間。

山東莒縣的銀杏樹早有耳聞,好在路途不甚遙遠,經過簡單的一番準備,一傢人就趕往莒縣的浮來山,一睹千年樹王的風采。

這棵銀杏樹生長在浮來山的南麓,坐北朝南,吸取著日月光華和天地之靈氣,生長的枝繁葉茂,生機盎然。

天下銀杏第一樹

傳說這棵銀杏樹是西周初期周公東征的時候所栽種的,據考證已有4000年的歷史瞭。這棵銀杏樹高達26.7米,樹幹粗約15.7米,遮陰面積約有900平方米。

這是官方通報的數據,關於這棵銀杏樹的樹圍有多粗,民間的說法是“七摟八拃一媳婦”。

“七摟八拃一媳婦”是個什麼東東呢?

傳說在明朝嘉靖年間,有一名書生進京趕考,途中突遇大雨,看到前面有一棵巨大的銀杏樹,心想:這真是一處避雨的好地方。

躲在樹下避雨的書生,看著粗粗的銀杏樹幹,突然產生瞭量量樹幹有多粗的興致。由於他沒有攜帶測量工具,隻好用摟抱的形式來測量樹的圍粗。

在測量樹圍的書生

這名書生伸直雙臂,一下接著一下的測量,摟瞭七摟還沒轉到起點。在他繼續第八摟的時候,突然發現量樹的起點處還站著一位也在此樹下避雨的年輕少婦。可能由於樹太大瞭,兩人誰也沒看見誰。

要知道,封建社會裡男女授受不親的。這可怎麼辦呢?

書生隻好改為用手測量,把拇指和中指伸直,一拃一拃的進行丈量。數到第八拃的時候,正好到瞭那名少婦的身邊,少婦的身體是不可能觸碰的。於是,那名書生所測量的銀杏樹的樹圍就成瞭“七摟八拃一媳婦”。

這棵銀杏樹王在定林寺院內

接下來,我們從不同的角度領略這棵樹王的風采——

遊人如織,在樹下合影

銀杏樹正面照

參天古樹上結滿瞭銀杏果

粗大的樹幹銘刻著歷史的風風雨雨

銀杏樹東面照

據中科院植物研究所資料記載,這棵巨大的銀杏樹是現今地球上尚存最大的一株銀杏樹,並寫進瞭吉尼斯記錄呢,被譽為生物界中的“活化石”。

這棵銀杏樹生長在浮來山,山因樹聞名,山因人聞名。據悉,著名的南北朝時期的文學評論傢劉勰曾經生活在浮來山的定林寺中,耳聽晨鐘暮鼓,埋頭校經,浮來山景點中還有一處“校經樓”。

當地旅遊部門也在此山作瞭一番文章,在對原有景點保留的基礎上,也開發瞭一些人文景點。筆者用手機隨手拍瞭一些景點照片,在此進行分享——

●這是唐銀杏。

據考證已有1500年的歷史,很有意思的是,這處景點的銀杏樹不是一棵,而是四棵,傳說是一棵銀杏樹繁衍出瞭另外三棵,被稱作“四世同堂”。很多遊客在此處合影留念,以求吉祥美滿之意。

●這是華人尋根館。

估計這是景區為瞭吸引縣外、市外甚至國外的遊客而開發的一處景點。裡面都是用榕樹根等材質制成的根雕,既有天然形成的,也有後天雕琢的,所有根雕作品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值得一覽。

華人尋根館外景

你能說出這幅根雕作品組成的漢字嗎?

這是十二生肖漢字根雕作品: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這幅根雕作品非常清楚,是一幅中國地圖,讓人稱奇的是作品中的青藏高原地區竟然真的凸起一片。

這是一幅駿馬騰空的根雕作品,寓意龍馬精神。

這幅根雕作品由兩個較大的漢字組成:福壽。兩邊的小字組成瞭一副對聯:

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這幅根雕作品的形狀像是開屏的孔雀尾部。

在一副巨大的“壽”字根雕作品前面,是一個壽星模樣的作品,高高的額頭,大大的葫蘆,長長的胡須,一副長壽老者的形象。

走出尋根館不遠,有一塊石頭上鐫刻著大大的“福”字,下面還一行小字:人到福來。

接下來的這三幅照片,是景區內的“五百羅漢”,是一處比較有名的景點之一。從山腳下開始,一直到山頂,分佈著形態各異、神態各異的羅漢雕塑。每個羅漢的腳下都寫有羅漢的法號。

有些小遊客,難掩天真好奇的心理,從山腳下一直數到山頂,不多不少正好是五百羅漢。

五百羅漢雕像

五百羅漢雕像

五百羅漢雕像

景區內刻有“人到福來”的石頭有很多

景區內還有兩處有關宗教的景點,一是觀音閣,一是朝陽觀。據悉,觀音閣建成的時間並不久,屬於新開發的景點。朝陽觀應該是古代留下來的建築。

坐落在山頂的觀音閣

浮來山東麓的朝陽觀

下面這幅照片是新建景點:福壽碑。在碑的四面分別刻有福祿壽禧四個字。碑的裡面另有玄機,一樓是浮來山的照片展覽,從二樓開始到頂樓是道教中的神仙塑像。

今天遊覽的時候恰逢日照市第三屆非物質文化博覽會,這是當地的戲劇表演。

走在浮來山中,因為時值中秋,茂密翠綠的樹木已經落葉紛紛,唯獨一串串或紅或藍的喇叭花仍然給遊客帶來生機盎然的感覺。

浮來山景區有兩個門,這是浮來山景區的南門。

這是浮來山的東門,根據我的理解,這應該是正門,也是最早的景區大門。

由於浮來山景區的東門正沖著一條自東而西的公路,據我猜測景區從風水學的角度,在東門之外安放瞭一塊巨大的泰山石,上面矗立著“浮來山”三個大字。


我是朗月寒雪,感謝閱讀,歡迎關註。

您可能感興趣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源於 網絡整理,文章觀點不代表壹讀立場,如果侵犯到您的權益,或涉不實謠言,敬請向我們檢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