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成瞭香餑餑,教師流動“逆城市化”,城裡教師希望到鄉鎮任教

2024-07-26 19:25:24 來源:網絡整理

城市化過程中的“逆城市化”

在城市化進程中有個階段叫“逆城市化”,估計高中學歷以上的網友都懂得。因為高中地理課程中學習過關於城市化的知識。

什麼是逆城市化呢?

逆城市化與城市化的過程是相反的,城市化過程中有這麼幾個特點:農業人口轉化為非農業人口;農業地域轉化為非農業地域;農業活動轉化為非農業活動。簡單地說,就是由“農”變成“非農”,整體趨勢是從農村到城市的過程。

逆城市化就是指城市人口開始向郊區、農村流動,即城裡人去那裡生活和居住。

為什麼會出現逆城市化呢?

城市化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後,在城市特別是中心區會出現交通擁擠、污染嚴重等問題。而這時的鄉鎮地區基本設施配套齊全,環境優美,交通方便,部分城裡人為瞭追求好的生活環境開始向郊區遷移。

因此,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農村地區日漸成瞭“香餑餑”,成瞭吸引城市人口居住生活的好地方。

教育發展中的“逆城市化”

一段時間,坊間的有些老師們對“縣管校聘”進行瞭吐槽。覺得“縣管校聘”要麼是一種形式,要麼滋生瞭腐敗,導致越來越多的農村教師有瞭調往城裡學校的“借口”,導致鄉村學校的師資力量變得越來越差,教學資源變得更加不均衡。

其實,仔細想想,這些吐槽是有道理的。以前的時候,隻聽說哪些老師從鄉鎮調到瞭城裡,沒有聽說城裡的老師主動跑到鄉下去教學,當然有些老師為瞭評職稱而去支教的情況除外。前些年,我們這個地方每年還要從鄉鎮招考部分進城的老師呢!

現在這種局面有所改變瞭,竟然出現瞭教師流動的反向性,即從城區流往農村。最近聽說城裡的有些老師開始想辦法往鄉鎮調動呢!

難道這些老師變傻瞭嗎?

老師聰明著呢,畢竟也屬於知識分子吧!趨利避害是人之本能。

對城裡和農村的利弊進行比較

①城裡和農村的條件相比較。

前些年,城裡條件遠遠優於農村,無論是購物還是交通,無論是就醫還是娛樂,農村地區占有明顯劣勢。現在,科技水平進步瞭,生活條件提高瞭,城裡和農村地區的差距越來越小,並且農村地區的環境比城裡要好很多。加上小轎車擁有量增加,道路四通八達,從農村到城裡耗時很短。

②城裡和農村的工資相比較。

對教師而言,都屬於專業技術人員,工資與職稱的高低有關系,與教齡長短有關系,與其他幾乎沒有關系。但是,即便是相同的職稱,相同的教齡,工資收入可能也不一樣的。為什麼?農村教師還有一項“鄉鎮補貼”。下面以安徽某地的鄉鎮工作補貼為例:

一般鄉鎮,10年以下的每人每月400元,11年-20年的每人每月460元,21年-30年的每人每月530元,31年以上的每人每月610元。艱苦偏遠鄉鎮,10年以下的每人每月490元,11年-20年的每人每月550元,21年-30年的每人每月620元,31年以上的每人每月700元。

據說有些地方還在醞釀著給鄉鎮教師發放“車補”,建設周轉房呢!

③城裡和農村的職稱相比較。

前些年,在職稱評審這個問題上,由於農村地區的學校職稱指標已滿,很多學校根本分不到晉升的指標。

為瞭解決農村地區教師評審職稱難的問題,很多省份對鄉村地區的教師開出瞭“優惠”政策,比如農村任教20年的可以直接參加高級職稱的評審,無需從學校推薦。而城裡的老師呢,仍然根據分配的職稱指標去參加競爭,仨貓瞪著六個眼,爭得臉紅脖子粗。

在這些優惠條件的吸引下,有些老師開始向農村地區流動瞭,想辦法調到某鄉鎮中小學任教,享受補貼和職稱評審的優惠條件。

觀點

對教師的“逆城市化”流動,我們應該給予理解,這種流動對提升鄉村地區的教育質量有好處呢,因為可以吸引城裡的優秀教師,還可以留住骨幹教師,有利於教育資源的平衡。

這是一件好事情,應該支持。我雖然是城裡的老師,但是也盼著鄉鎮教師的待遇越來越高,能夠吸引更多的城裡教師去鄉鎮任教!


我是朗月寒雪,感謝閱讀,歡迎關註,一起聊教育。

您可能感興趣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源於 網絡整理,文章觀點不代表壹讀立場,如果侵犯到您的權益,或涉不實謠言,敬請向我們檢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