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陜蒙黃河韻

2024-02-22 03:47:32 來源:網絡整理

一、黃河晉峽大峽谷:行走黃河那些最動人的曲線

在中國地圖上可以看到黃河自青藏高原而出,九曲回轉,在內蒙托克托縣與山西偏關縣之間突然來瞭一個90度的大轉折,原本由西向東奔流的河水調頭向南,一路呼嘯,勢不可擋。經過千萬年的沖刷,在黃土高原上拉開瞭一道巨大深邃的峽谷,這就是黃河晉陜大峽谷。晉陜大峽谷,北起內蒙古托克托,南至河津禹門口,全長725公裡,沿線共有27個縣市,面積達11.16萬平方公裡。在中國地圖上可以看到黃河晉陜大峽谷在托克托縣河口鎮段形成的一個“幾”字形彎的右半邊,在這裡黃河奔流而下,景色壯觀。

“九曲十八彎”在黃河晉陜大峽谷得到完美的演繹,水與石的較量成就瞭神奇的超級黃河走廊,塑造瞭許多險峻奇特的自然景觀、豐富厚重的文史古跡和動人的歷史傳說。2005年,《中國地理雜志》將黃河晉陜大峽谷評為“中國十大最美峽谷之一”,並給出瞭這樣的評語“黃色的峰巒似凝固的波濤,黃色的波濤似起伏的峰巒,黃河之水在這裡演繹成瞭自然天成的黃河大合唱,盡顯一種蒼涼與渾厚。”

黃河晉陜大峽谷雖地處中國腹地,但因交通不便,比較適合自駕遊。穿梭在黃河兩岸,途經多個歷史文化名縣,采用自駕遊的方式可以欣賞到峽谷兩岸的秀麗風光,同時感受陜、晉、內蒙三省特有的民俗特色。特別是近幾年各地開始重視旅遊開發和道路建設,讓自駕旅遊更方便。踏上厚實的黃土,用幾天的時間,讓偉大的母親黃河一直在身邊蜿蜒,足以感受隱藏在黃河晉陜大峽谷這條景觀大道中的歷史沉淀。

二、“Z”形的老牛灣:長城與黃河握手的地方

它與大峽谷的起始位置近在咫尺,有“黃河入晉第一灣”之譽,同時又以兩大奇觀——黃河與長城在此親密交匯而聞名天下,因此被認為是晉陜大峽谷樂章的序曲。

老牛灣位於山西省和內蒙古的交界處,以黃河為界,是一個雞鳴三市的地方。黃河從這裡入晉,內外長城從這裡交匯,晉陜蒙大峽谷以這裡為開端,我國黃土高原滄桑的地貌特征在這裡彰顯。整個老牛灣旅遊區由三灣一谷組成,分別是包子塔灣、老牛灣、四座塔灣和楊傢川小峽谷。

老牛灣地處晉陜大峽谷的核心地段,這裡又位於黃河萬傢寨水庫的庫區,河谷兩岸壁立萬仞,河道中碧波萬傾,河岸之上長城聳立,村落中古跡遍佈。這裡是長城、黃河惟一並行的典型地段,河面最寬處不過百米。相傳是大禹三過傢門而不入的故事發生地。老牛灣村有兩個,分別處於內蒙古和山西,中間有一道深溝相隔,而且由於水庫水位提升、河水倒罐,溝中水深達30-40米深(不同季節水位會有變化),需乘坐當地農民的小船渡過。 內蒙古一側的老牛灣村是攝影傢們公認的拍攝老牛灣全景的最佳位置,並且形似牛頭的山坡坐落在內蒙古一側,在這裡可以看到一個著名的自然景觀--牛鼻孔--山崖的側面有一個自然形成的山洞,透過山洞可以看到絕壁之下的黃河水彎,風光壯麗、秀美。 整個老牛灣村村莊簡直就是一個石頭民俗博物館。老牛灣的村民依然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靠天吃飯的艱苦生活,因此這裡依然保留著質樸的民風和民情。

三、河曲:黃河文化發祥地

地處晉陜蒙三省區交界處的河曲,是著名的黃河文化發祥地和歷史上有名的“走西口”的始發地之一。這裡民風淳樸,文化底蘊深厚,擁有河曲民歌、二人臺、西口燈會等三項國傢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河曲二人臺是流傳於山西、陜西、內蒙古、河北等省份的戲曲劇種,俗稱“雙玩意兒”或“二人班”。由於長期以來受地理環境、民俗風情、生活習慣的影響,形成瞭獨特的藝術風格。它的表現形式為小戲、小品、歌舞表演唱等,其劇目大多采用一醜一旦兩人表演,簡稱為“二人臺”。

據考證,我省河曲二人臺萌芽於明末清初,已經歷瞭二百多年的積淀,經久不衰,源遠流長,閃爍著誘人的藝術魅力。它曲調美,美在自然與天籟;歌詞美,美在貼近生活;現今流傳下來的傳統劇目有70多個,牌曲70餘首。它根基深厚,其作者、演出者、觀賞者均為喝黃河水的普通勞動者,具有通俗化和大眾化的特點。盡管當年這裡窮鄉僻壤生活艱苦,但民歌二人臺卻是滋養河曲人民的精神食量。早在明代就有“戶有弦歌新治譜,兒童老姬盡歌嘔”的繁榮。在河曲,傢傢愛聽民歌二人臺,人人能唱民歌二人臺,這種紮根黃土地、歌從黃河來、曲由黃土生的文化氛圍,不僅造就瞭黃河文化、邊塞文化和西口文化,而且也使河曲人多年延續瞭熱愛文化,創造文化,善於享受文化的好傳統。

所以,河曲素有“民歌的海洋”和“中國北方民歌之鄉”之稱。

您可能感興趣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源於 網絡整理,文章觀點不代表壹讀立場,如果侵犯到您的權益,或涉不實謠言,敬請向我們檢舉。